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重慶郁山鹽業考古發現與制鹽工藝

重慶郁山鹽業考古發現與制鹽工藝

日期:2016/12/14 12:21:17      編輯:古建築保護

    鹽業考古是近年來興起的考古學分支,中國鹽業考古發端於三峽,現逐漸勃興於全國。三峽鹽業考古在古代井鹽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先後發掘了忠縣中壩、雲陽雲安鹽場等重要鹽業遺址,對古代井鹽生產,特別是先秦井鹽生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對於晚期井鹽生產的考古研究,雖文獻記載豐富,但相關工作開展得不多,是鹽業考古研究有待加強的部分。重慶地區是四川盆地古代鹽業生產的重要地區,晚期鹽業遺存十分豐富。近年來,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加強了晚期鹽業遺產的考古調查和研究,以烏江下游地區渝東南彭水縣郁山鎮為重點突破,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從文獻記載看,郁山鎮有豐富的鹽鹵資源,有悠久的制鹽歷史,是西南地區一處重要的產鹽中心,它位於渝、鄂、湘、黔的接壤處,自古以來就是周邊區域食鹽的重要供應地,目前仍保留有較多的鹽業遺存。為了解當地的古代鹽業遺存的基本情況、制鹽工藝以及鹽業貿易等方面的問題,2013年5~8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該鎮開展了鹽業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基本弄清了郁山鹽業遺存的分布特點和保存狀況,初步了解了明清時期的制鹽工藝流程和技術特點。通過考古調查,在郁山境內發現了鹽井、輸鹵笕道遺跡、制鹽作坊遺址、商周至漢代遺址及漢至六朝墓群等。由於郁山的中井河、後灶河對郁山含鹽背斜的下切,在兩河兩段深切的峽谷內多有鹽泉出露或接近地表,鹽業遺存主要就分布在這兩段峽谷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