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國微縮“復原”1300年前唐朝皇宮(圖)

國微縮“復原”1300年前唐朝皇宮(圖)

日期:2016/12/14 19:03:36      編輯:古建築保護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10-9-6

    唐朝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最為鼎盛的王朝,根據考古遺址和史書記載,中國考古學家按照15∶1的比例微縮,建成了見證1300年前唐王朝輝煌的皇宮——大明宮建築群復原圖。

    大明宮是唐朝都城長安的禁苑,位於西安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是唐帝國的政治中心。大明宮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公元662年,由唐朝第三個皇帝唐高宗擴建,次年他遷入大明宮執政。公元896年,大明宮毀於兵亂。

    現有考古證明,大明宮周長7.6多公裡,面積約3.2平方公裡,是北京故宮的四倍。大明宮是唐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同時也是世界史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建成的這一大明宮建築群復原圖,除了各種宮殿,還有宮內的配套住房以及圍牆等,重現了1300年前唐朝皇宮的風采。宮殿上的瓦片,雖然只有2厘米見方,但也是按照原大明宮瓦片工藝燒制的,真正實現了細節的真實。此外,所有的建築還安裝了電線,並將裝上彩燈,描金彩繪,穿梭其間,逼真呈現微縮版的盛唐宮殿。

    大明宮遺址區保護項目自2007年10月啟動,是國家“十一五”大遺址保護的重點工程。占地3.5平方公裡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將於今年10月1日開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開園後將形成六大亮點:由8公裡宮牆、宮門、中軸構成的大規模遺址格局形制;獨特的東方古建築遺址地標性標識,如紫宸殿、含耀門等;科學的復原研究基礎上建設的微縮景觀;集考古、科研、科普、游藝和旅游為一體的遺址中心;以3D電影、實物、電子、模型和標牌合而為一的遺址闡釋系統;“月光大明宮”的夜景觀系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