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出土宋代瓦當引日本考古界矚目
日期:2016/12/14 12:21:50   編輯:古建築保護中園聰一行來到寧波服裝博物館查看瓦當
日本鹿兒島國際大學國際文化學部的考古學教授中園聰一行來到寧波服裝博物館,他們帶來了正在研究的出土於日本博多(今福岡)的一組瓦當圖片,與寧波服裝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宋代菊花紋瓦當進行對比,“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日本有不少東西是當時從寧波帶去的,但至今都沒有科學證據來證明,這次來是想證實一下。”中園聰教授說。
三月初,鹿兒島國際大學大學院國際文化研究科學生下小牧潤在網上看到了一張照片(刊登於今年2月1日《東南商報》的《秘密藏在屋檐上“椽檐遺珍—四明古代磚瓦展”開展》一文中),發現和自己手裡正在研究的出土於博多的瓦當十分相像,當即找到學校裡的中國留學生楊帆,請她幫忙與寧波服裝博物館聯系。經過多次溝通,在該校考古學教授中園聰的帶領下,一行五人來到寧波,與瓦當的收藏者、鄞州區收藏家協會會員邵宏國碰了面。
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磚和瓦當是不可或缺的。瓦當也稱瓦頭,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不僅起著保護木制飛檐的作用,還有美化的效果。“寧波現存最早的瓦當是源自三國時期的人面瓦當,到唐宋時期,瓦當的形態有了很大的變化。蓮花、菊花等逐漸成了瓦當上的主角。”邵宏國說。
據中園聰教授介紹,類似的宋代菊花紋瓦當,多年前在博多遺跡群就有過大量出土。“關於這些瓦當的來歷,一種說法是在寧波生產後通過水路運到日本博多,也有說是當時在日本的寧波工匠所造。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沒有找到科學依據,目前日本考古界依然有爭論。”
宋菊花紋瓦當
一般用於官式建築
在不少中日文獻中,早已證實了在唐宋時期明州與博多間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宋室南遷後,明州港的海外貿易地位更加突出。慶元元年(1195年),明州港成為中國與日本、高麗等商貿往來的唯一港口。這使得商船相繼從明州港出發,駛向日本的博多口岸。史料記載,當時兩國交易的商品中,運去的貨物以絲織品、瓷器、工藝品、文房用具等為主。當時,寧波的工匠也頻頻前往日本。
在寧波服裝博物館的展覽中,展出了邵宏國收藏的百余件傳統建築的磚瓦和構建,其中有不少源自唐宋時期的瓦當。“這面宋代菊花紋瓦當是我從別人那裡買到的,出土於寧波西門外,像這樣的筒瓦在宋代一般用於官式建築或是大戶人家。”瓦當收藏在國內算是冷門,大部分的藏品都是邵宏國在亂石堆裡撿來的。
除了博多出土的菊花紋瓦當之外,近期中園聰教授也在鹿兒島縣一個叫做黑島村的地方發現了這種瓦當,“我們在網上看到寧波的照片之後,覺得非常相似,所以專程來到寧波,想通過科學的對比,得出更加翔實的結論。”在初步比對之後,中園聰教授已經找到了多處相同細節,回到日本後將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