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新發現一日軍飛機堡
日期:2016/12/14 12:21:23   編輯:古建築保護這次新發現的飛機堡,曾長期有人居住
飛機堡內部結構還比較完整
大興區文保部門已經為飛機堡掛牌
在大興區西紅門鎮,遺存著一座鮮為人知的“侵華日軍飛機堡”(俗稱飛機窩),由於隱藏較深,一直沒有被人發現。近日,大興區文化委員會對其進行了登記掛牌。
此次發現的飛機堡正作為民房使用。居住在此的村民講述,上世紀90年代末,曾有一位日本老人找到這裡,向這座飛機堡三鞠躬。
據《法制晚報》記者統計,北京現存的日軍飛機堡,數量為17座,分布在大興區、豐台區、通州區。
發現
文保部門找到飛機堡已經掛牌
在北京大興區、豐台區、通州區、南苑機場、三間房機場周圍,有一些扣在地上的弧形建築,像被切掉1/4的蘑菇,這些都是侵華日軍的飛機堡,老百姓俗稱飛機窩。
2010年時,官方對於日軍飛機堡尚缺乏全盤統計。北京市民吳曉平先生經查訪,發現北京當時存在的飛機堡共計19座,並記錄下具體方位和現狀。
但在2014年,北京地區的日軍飛機堡被拆除了3座。
近日,大興區的文保部門有了新發現。他們在大興區西紅門鎮,新找到一座侵華日軍飛機堡。
尋找飛機堡是件苦差事,因為這些遺跡大多位置偏僻,比較隱蔽。此次發現的飛機堡所在地,位於南五環路同華橋的東北側。
昨天記者來到這裡後了解到,此處正在進行拆遷,大部分居民已經離開,因此想找個當地人打聽都難。經過半個小時的地毯式摸排,范圍逐漸縮小,記者終於找到了這座隱藏頗深的飛機堡。
這座飛機堡坐西朝東,面向南苑機場的方向,與機場直線距離約兩公裡。飛機堡的西南兩側,用鐵絲網拉起了院牆,周圍遍地是垃圾。弧頂上有培土,而且長出來兩棵槐樹。據與記者同行的吳曉平判斷,飛機堡上的黃土,很可能是日本人為了免遭空襲而采取的偽裝。
在建築南側一棵楊樹上,釘著一塊不銹鋼文保牌,上刻“壽寶莊侵華日軍飛機掩體”,還貼著一張紅紙,上書“抗戰紀念遺址排查登記項目”。這是大興區文化委員會2015年4月10日制作的。
在此居住了19年的居民陸齊告訴記者,牌子掛了10來天。
今天上午記者了解到,文物部門尚不會對現存的飛機堡建築進行騰退,將會維持現狀,並加以保護。
講述
在吳曉平走訪過的飛機堡當中,這算是比較小的一座,直徑在15-20米,建築內高3.5米左右,弧頂中央有一通風口。
52歲的陸齊是西紅門九村人,從沒坐過飛機,卻和一座飛機堡相依為伴19年。
他介紹說,1958年大躍進時這裡做過農機站,還曾有一個叫馬成才(音)的人在這裡面做白條雞。
陸齊1996年搬至飛機堡居住,並在周圍建房。他判斷,飛機堡建造於1937年-1945年,最少也有70年歷史。
由於飛機堡冬暖夏涼,陸齊和家人曾在這裡居住。他說,飛機堡裡偶爾掉點水泥下來,能看見鋼筋特別結實。
陸齊回憶,1998年或1999年,曾有一位70多歲的日本老人找到了這座飛機堡,並在這裡三鞠躬。
由於語言不通,陸齊並不知道此人的具體身份,也不知道他為什麼要來鞠躬。
據大興區文物管理所副所長侯文學介紹,大興區的飛機堡分布在南苑機場周圍,其中西紅門鎮現存3座、舊宮鎮現存5座。
記者統計,加上豐台區的6座、通州區3座,目前北京現存侵華日軍飛機堡共計17座。
目前,大興區、通州區的飛機堡已被文物部門登記備案,豐台區的統計工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