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贛鐵路沿線,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素有“東南鎖鑰、入閩咽喉”之稱。東連衢縣、遂昌,西鄰江西廣豐、玉山,南毗福建浦城,北接常山。總面積2019平方公裡,人口56萬余。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苗、壯、白、滿、布依、蒙古、高山等少數民族。江山境內多山,仙霞嶺斜貫東南,懷玉山支脈盤亘西北。群山連綿,層巒疊嶂,關隘眾多,古道險阻。最高處為南部大龍崗,海拔1500.3米,最低處為北部渡船頭,海拔73米。除東北部屬金衢盤地外,大部分為丘陵山地。全境“八山一水一分田”。
江山主要河流為錢塘江水系的江山港。因古時人們常對應天上的星座劃分地域,江山地域上應天上須女星座,所以江山港古代又名須水、須江。歷史上曾經是重要的交通運輸要道。古從江浙入閩,或由閩入江浙,均在清湖碼頭或捨舟而陸,或由陸而舟。
江山交通便利。浙贛鐵路復線橫貫境內。境內公路,北可直達金華、寧波、杭州、上海,南可直通浦 城、政和、建瓯、南平,東至遂昌、麗水、溫州,西接開化、玉山、上饒。
江山地傑人靈,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的燦爛文化,源遠流長。山川秀麗奇特。境南仙霞嶺地處浙閩要沖, 歷為兵家必爭之地;仙霞雄關據險扼要,有“險甲東南”之稱;黃巢開辟的仙霞古道“外通福建裡通京”溝通浙閩,拉近兩廣。城南25公裡處之江郎山,三爿巨石撥地沖天,高可百丈,狀若天柱,奇偉壯觀,世稱“天半江郎”、“東南一絕”。更加老虎山、雞公山、太陽山等名勝星羅霧列,古塔、寺廟溶洞眾勝景烘雲托月,真可謂--江山如畫!
“神州丹霞第一峰”江郎山
江郎山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浙江江山市境內,距江山市區25公裡。江郎山有三石峰,拔地如筍,似三根石柱直插雲霄。讓你不得不相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詩人辛棄疾在游覽了江郎山後留下這樣的詩句: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干;正直相扶無依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江郎山位於江山城南25公裡之江郎鄉。古名金純山、須郎山、玉郎山(據《方輿勝略》)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之譽。《文思博要》雲:“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為石,故又名江郎山”。
江郎山主峰海拔824米,主景區由三石峰、十八曲、塔山、牛鼻峰和仙居寺等五部分組成,是遐爾聞名的旅游勝地,以雄偉奇特著稱。山巅有三巨石拔地沖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筍天柱,狀若刀砍斧劈。三峰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為:郎峰、亞峰、靈峰,俗稱“三爿石”。堪稱“神州丹霞第一峰”。古人雲:“千古江山藏神筆,百代風華孕奇詩,曾經幾度滄海客,最憶郎山煙雨時”。
三峰之間有大弄小弄出入,建有百步雲梯,迂回盤旋。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學家湛若水摩??題刻“壁立萬仞”四字。亞峰、靈峰間壁立如削,曰小弄峽。置身其間,仰觀天開一線,俯視地裂一隙,俗稱“一線天”。山上另有蛤蟆石、兀鷹石、姐妹石、雞埘弄、會仙巖等景觀,多以形取名。江郎山不僅聚巖、洞、雲、瀑於一山,集奇、險、陡、峻於三石,雄偉奇特,蔚為壯觀,且群山蒼莽,林木疊翠,窟隱龍潭,泉流虎跑,風光旖旎。每當雲霧彌漫,煙岚迷亂,霞光陸離,常凝天、山於一色,融雲峰於一體。無怪唐詩人白居易贊曰:“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
古鎮廿八都
廿八都鎮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脈中,是一個小盆地。古鎮群峰拱衛,峰巒疊翠,南有小崗嶺水庫,引水沿廿十八都溪從北到南萦回而過一水縱貫,景色殊為秀美。國道205經本鎮入閩,使之三省邊界的重要集鎮。
自唐末黃巢義軍“刊山七百趨建州”開辟仙霞古道,成為京城通往福建沿海等地重要陸上通道以來,廿八都逐為古代商貿、軍事重地。來自各地的歷代官兵滯留和商賈雲集,繁衍著142種姓氏,9種方言,民俗風格多樣,民間文藝荟萃,形成了與其它江南水鄉古鎮迥然不同的“移民文化”,被譽為“文化飛地”、“移民小鎮”。廿八都有其特有的禮儀、節慶及民間藝術。如婚嫁習俗仍沿用黃巢起義軍從河南帶來的形式;節慶活動也與周圍鄉鎮有很大不同,在建房造屋、遷居建灶以及端午中秋重陽等節舉行廟會社戲外,還要舉行舞龍燈、踩高跷、蕩旱船、滑石塊等重大慶典活動,民間文化還有山歌、民舞、剪紙、木偶等等。廿八都在千年歷史中,既容納了各地的移民,也容納了各地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這是其它江南古鎮和山地古村落中無法見到的獨特的文化奇觀。
古鎮又因四周關隘拱衛,少受戰亂干擾,至今仍保存有兩段較完整的約1公裡長的古商業街道和36座民居古建。鎮上的一條古街,是上個世紀保存下來的,窄得無法通行汽車,但兩邊店鋪密集,戶戶相挨,居民家內都十分干淨整潔,門前掛著傳統的標志物,從街的這頭到那頭綿延三華裡,俨然成了富有文化氣息的明清一條街。十余幢公共建築,二十多幢古民居基本保持明、清兩代建築風貌。其建築風格與浙皖一帶的“四水歸堂”水鄉民居不同,融合了浙式木雕、徽式磚雕、贛式灰牆、閩北客家式甚至還有洛可可式等的建築風格的建築。尤其是大小兩座“文昌閣”,建築內還保存了大量文化價值相當高的璧畫以及保嬰局的碑文,在國內罕見。因此,被之為“民間建築博覽館”。其規模之大,藝術水平之高,保存之完整,實屬國內罕見。
古道、雄關、小橋、流水、農家,古街沿溪曲折有致,古建傍水高低錯落;鎮內有諸多風景名勝,如:水安涼風、楓溪望月、鄭狩晴岚、龍山牧馬等十大景觀。尤其是鎮外的自然景區——浮蓋山更有“小黃山”之稱。浮蓋山位於鎮南3.5公裡處,與福建毗鄰,又名疊石山。屬國內罕見的大型花崗巖壘石洞群地貌,洞奇石怪,有蓮花洞、蝙蝠洞、紗帽石、三壘石、棋盤石、老人頭、十裡蘭花道等景點,,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一見傾情,三游於此。景區內植被保持完整,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是省級森林公園,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山內有三座古寺,在周邊地帶很有影響,每年香客數以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