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宋元方井獲原址保育
日期:2016/12/14 12:26:5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港鐵沙中線在啟德發展區的建築工地,早前掘出宋元時期的方井遺址及數千件重要器物,是本港近年重大的考古發現。政府已決定原址保育方井,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表示,考慮將方井納入擬建的宋皇臺公園綜合規劃內,讓公眾在觀賞龍津石橋遺跡的同時,欣賞這批宋元時期至二十世紀60年代的遺跡遺物.
正在興建的港鐵沙中線,考古專家早前於“大圍至紅磡段”的聖山北研究范圍,在其中一個屬額外調查范圍的探坑內,發現一口屬於宋元時期且保存良好的方井,另有約3700件重要器物及1000多箱普通器物,均屬宋元時期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陳茂波昨日以“一口井承傳香港歷史”為題撰寫網誌稱,今次是首次在香港發現宋元時期的方井,顯示早於1000多年前,啟德區內已有人居住。
沙中線行車道修訂走線
由於發掘到的考古遺存數量龐大,陳茂波稱,專家仍在進行研究和整理工作,全面的考古評估詳情將在最終報告發表。為原址保育方井,他稱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修訂原本經過方井的L9路的行車道走線,避開方井位置。
至於日後公開展示的安排,他稱仍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但他透露值得考慮的方案之一,是將方井與擬議的宋皇臺公園進行綜合規劃,讓大眾在觀賞龍津石橋遺跡的同時,也可參觀這批遺跡遺物。
陳茂波又稱,為了更好保護方井,避免其暴露於空氣,受到自然侵蝕,政府先前已用保護物料將其覆蓋,再回填沙土,設立保護區,使方井在一個穩定的埋藏環境下保存。他稱,這種保護方法常見於內地及歐美,可為將來重新開挖遺存提供更好條件。
他表示,方井附近一帶並未發現其他考古價值相若而須原址保留的遺存。工務部門會在方井鄰近的道路工程施工前,聘請考古專家進一步勘測,確保工程符合文物保育的要求。他稱沙中線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建造工程可能影響聖山北潛藏的考古遺存,港鐵遂按照環境許可證規定,委託考古專家在2012年11月至去年底,在該處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整個發掘面積約1.45萬平方米,按現場實況分為164個探坑或探方。
建設與保育取得雙贏
陳茂波稱在今次考古發現的過程,由方井的發現,以至原址保育方案的商議,都表現出政府各相關部門合作無間,盡力為香港的都市建設與文物保育取得雙贏的解決方法。
根據文物影響評估機制,所有新基建工程項目的倡議者及相關工務部門,均須研究工程項目會否影響具有歷史和考古學價值的地點和建築物。若有影響,便須進行文物影響評估、制定緩解措施及邀請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