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個園復道回廊考古又有新發現

個園復道回廊考古又有新發現

日期:2016/12/14 12:22:20      編輯:古建築保護

考古發現疑似柱基殘石

    
    個園現有東中西三路建築,而據歷史記載,個園共有5路建築,“東路建築的東邊還有一路,西路建築的西側也有一路。”個園管理處主任金川說。

    現在的西路建築應為個園主人的住宅。

    覓句廊與西路建築相連,向西北可通夏山,向北可通“四季假山”的主建築宜雨軒,向東可通春山、冬山,冬山又與秋山相連,秋山通過抱山樓與夏山相連。“可以說,覓句廊是個園建築的一個交通樞紐,是連通住宅區和後花園的要沖。”金川解釋。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奇怪的感覺,西路建築與覓句廊相連的地方有一塊空白地,覓句廊由此顯得比較突兀。”金川說,“後來我們請來建築專家查看,他們認為如果西路建築二層有一道廊台與覓句廊相連,就不顯得突兀了,但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相關的證據。”

    據悉,這次考古人員在覓句廊西側一水井旁的一塊空地有了發現——一塊邊長25厘米、厚6厘米的殘損石塊。專家初步推測認為是柱基殘石。

    “這一發現,讓我們找到了覓句廊向西北、向北和向東有廊道的證據。”金川說,“接下來,個園管理處將請相關專家進一步考證。”

    “復道回廊”如何布局

    環繞“四季假山”,連通西路住宅

    個園“復道回廊”究竟如何布局?金川介紹,總體來說,“復道回廊”環繞“四季假山”,並連通西路住宅,“通俗點說,在原來,個園主人走復道回廊就可到達春山、冬山、秋山和夏山賞景。”

    與何園“復道回廊”不同,個園的“復道回廊”很大一部分“借用”了假山上的小徑。眼下,個園夏山、秋山都有比較長而崎岖的小徑。

    具體而言,復道回廊從住宅區延伸到覓句廊後,向西向北通連夏山,夏山上的小徑,連通抱山樓廊台,抱山樓廊台向西連接秋山小徑,經住秋閣、叢書樓下來,有一條廊道通往冬山南,再與覓句廊相連。另外,從覓句廊向北還有一條廊道,經宜雨軒西側向北與夏山相連。

    據悉,除了新發現的柱基殘石外,關於復道回廊專家還有其他一些證據:覓句廊往南尚未收回的西路住宅有雙層復道廊一座,園內磉石、廊柱遺存17處,分別是春景正對樓牆底部邊沿遺存磉石4塊;春景花窗東側八角門兩側各有磉石1塊,且東側磉石上還留有當年殘柱,沿此殘柱有一道隔牆分隔春景與冬景,此隔牆向南延伸,牆腳有磉石3塊;西路火巷北出口右拐有八角門一扇,門北側底部有磉石1塊;叢書樓西側小門南邊有磉石1塊,石上廊柱還保存;抱山樓南面水池西側沿岸磉石4塊,經查勘疑是水邊鴛鴦雙亭的遺存。

    “復道回廊”還有文字佐證

    民國年間老房契詳細描述廊道分布

    金川介紹,據民國十年與民國十八年間個園老房契記載,“……明巷北頭朝西通花園一道,外朝北由東向西毗連副宅後檐半披走廊一條,樓上下共十二間。向西首毗連走廊綴角亭一座,樓上下共三間,西首小天井內水井一口,又毗連向西向北曲背萬字走廊二道,內有朝西、東綴角亭全。半披樓面前長天井一方,左右竹圃山石、石欄全。個園花牆月宮門一道,東首月台牆一座……”

    劉鳳诰在《個園記》中寫道:“個園者,本壽芝園舊址,主人辟而新之。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虛檻,敞以層樓……以其目營心構之所得,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塵馬皆息。”

    “可以想象,在復道回廊未廢之前,主人及其賓朋登廊環視,美景盡收;繞廊一周,步移景異。”金川說,正如陳含光《個園歌》中所吟唱,“君家尊人昔愛我,招我日賞園中春。園前何所有?華堂朱檻波淵淪。園後何所見?高樓四合干星辰”。詩中所說“高樓四合”,與民國時的房契記載相符,園中四面皆有高樓,通過復道回廊與假山中縱橫相串的磴道、曲橋、石室形成上下環繞的立體交通。

    記者了解到,已故園林大家陳從周教授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曾到個園實地勘察,並手繪出個園平面圖,其平面圖也勾繪出了“復道回廊”的線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