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東陽:又發現三枚恐龍蛋化石

東陽:又發現三枚恐龍蛋化石

日期:2016/12/14 12:12:19      編輯:古建築保護

恐龍蛋化石

    昨天上午,東陽市吳寧東路一工地內又出現了三枚恐龍蛋化石。經初步判斷,它們應為白垩紀晚期的恐龍蛋化石,距今約8500萬年,是草食性恐龍蛋。

    直徑約14厘米

    出土過程中受損

    “再挖半個月,肯定能挖到恐龍蛋。”上周末,該工地的工作人員葛先生對同事說。沒想到,才過了兩天,他的“預言”就成真了。

    昨天上午9時左右,一位挖掘機師傅想在工地裡鋪條小路,他慢慢操作著機器,忽然,他看到了幾塊不一樣的石頭,立即下車查看。走近一看發現,這幾塊石頭表面呈青灰色,圓形的,應該是恐龍蛋化石。

    得知消息後,記者立即前往該工地,並聯系了東陽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葛先生告訴記者,該工地開工一個月左右,目前正在挖地基,恐龍蛋化石是在距離地面8米多的地下挖到的。

    博物館副館長金锵隨後趕到。“是恐龍蛋化石,白垩紀的。”他一看到化石就肯定地說。記者看到,現場有三枚恐龍蛋化石,化石表面有蛋殼的紋路,由於出土過程中受損,形狀已經不完整,其中一枚受損較嚴重,部分蛋殼已經脫落。金锵初步判斷,它們應為白垩紀晚期的恐龍蛋化石,距今約8500萬年。“化石呈扁圓形,應是草食性恐龍蛋,肉食性恐龍蛋是長橢圓形的。”他說,這三枚恐龍蛋化石直徑約14厘米,與東陽之前發現的恐龍蛋化石類似。

    一窩恐龍蛋有20——30個,恐龍蛋化石一般成窩出現,因此金锵認為,該工地或許還有更多恐龍蛋化石。化石出土後,如果不妥善處理、保存,暴露在陽光、雨水中,過幾天就會開裂、風化,最後變成沙土。目前,這三枚化石已被帶回東陽博物館。

    恐龍蛋、骨骼、足跡化石

    共存一地,全世界罕見

    東陽的建築工地出土恐龍蛋化石的幾率較高,黉門廣場、世紀聯華超市、太平洋廣場等所在地都曾發現過。“一些較大的建築項目,地基挖到10米左右,發現化石的概率就比較大。”金锵說。

    東陽恐龍蛋化石出土較多,有記錄最早的是1981年,至今共發現恐龍蛋化石30余處,1000枚左右,多集中在吳寧街道和白雲街道。人民醫院、五星大廈所在地曾出土過恐龍骨骼化石。白雲街道蓮花社區吳山小區在2009年還出土過恐龍足跡化石。

    在同一個地區,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足跡化石三者共存,這在全世界都罕見,東陽也因此被稱為“中華恐龍之鄉”。

    2007年9月,白雲街道白殿胡公山發現了恐龍骨架化石,國內外權威專家鑒定後確認其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屬新種,將它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東陽不僅恐龍化石點多,而且類型豐富,已經發現有中國東陽龍、鴨嘴龍等。這麼小的范圍內發現這麼多的恐龍化石點和恐龍種類,說明中生代時期的東陽,是恐龍生息繁衍的理想場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