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發現20處水下考古線索
日期:2016/12/14 12:21:24   編輯:古建築保護觀眾直觀感受“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的意境
2012年泉州正式啟動水下考古陸上調查,經過三年多的走訪調查,目前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陸地調查報告已經正式出爐,共發現20處水下考古線索。據泉州水下考古陸地調查工作隊隊長、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丁毓玲介紹,2012年,泉州正式啟動水下考古陸上調查,至2014年完成對泉州市541公裡海岸線沿線村落陸地調查,包括姓氏、人口遷徙、海洋信仰、碼頭形成。經過兩年的實際調查走訪、水面勘探,尤其是對漁民的口頭采訪,及漁民從水下打撈上來的瓷器、沉船的構件分析,現在可以肯定泉州水域的沉船包括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有20處水下文化遺存線索。
另據泉州市博物館陳館長介紹,本次調查新發現古代沉船疑點和文物點共47處,復查古代沉船疑點3處,走訪76處古代碼頭。
據悉,考古部門今年將從調查所發現的沉船疑點中篩選5到6處,初步對部分海域進行探測掃描和水下探摸,明年正式啟動沉船疑點的考古發掘項目,並邀請日韓水下考古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以進一步加強東亞文化交流與合作。其中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金上京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水月鏡花——此次展覽由龍紋鏡、雙魚鏡、人物故事鏡、鸾獸葡萄鏡、神獸鏡、花鳥鏡、銘文鏡、素面鏡等8個單元組成,共展出金上京歷史博物館館藏遼金銅鏡158件/套。展覽除靜態展示外,還特別在展廳開辟觀眾體驗區,模擬古代閨閣梳妝場景,供觀眾直觀感受“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的意境。
而泉州市威遠樓則在博物館日推出“紀念金門建縣一百年史績圖片展”,該展匯集了金門建縣一百年各時期較有意義的史料文檔和圖片,展覽以圖文並茂形式充分展示出一百年來金門縣各行各業變遷發展,是具有金門史料價值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