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位於和林格爾縣的盛樂古城發現58座漢代甕棺葬,為了解中國古代兒童墓葬制度提供新實物資料。
甕棺葬是中國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甕、盆為葬具,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一般用2件或3件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數埋在居住區內房屋附近或室內地面下。
考古人員在盛樂古城南城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甕棺葬55座,在北城的考古發掘中,清理出甕棺葬3座。同時出土的遺物還有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石器、骨器、蚌器、錢幣以及建築構件等,種類多、數量大,時代從漢代到唐代。
盛樂古城遺址面積約4平方公裡,牆體保存基本完好,是中國規模較大、沿用歷史年代較長的古代城址。從目前的考古發掘得知,盛樂古城遺址西城為春秋時期文化遺存南城地層內含春秋、戰國、兩漢以及北魏時期的文化遺存;中城含戰國、漢、魏晉、唐、遼、金、元等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北城主要為隋唐時期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