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塔位於金溪縣象山公園內,塔身為九層八面結構,塔高76.69米。
蘇轼雲:“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作為土生土長的金溪人,筆者登臨此塔不下20次。每次登臨都有不同的、全新的感受。正如一部經典,歷久彌新,常讀常新。錦繡塔完全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一部立體的“金溪縣志”。
站在塔底,映入眼簾是兩塊蒼勁有力的石刻小楷,內容分別為塔記和建塔大事記。往兩邊走,依次可看到8幅名人游金溪浮雕,分別為:文天祥到黃通、湯顯祖游浒灣、王安石會仲永、陸游游疏山、田漢到浒灣采風、八大山人住肖家、徐霞客暢游金溪、朱德在後龔。塔基第二層是56尊栩栩如生、莊嚴趺坐的佛像。
塔內地下大廳是文物展廳,這裡陳列著金溪歷史上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物,總共有300多種。從地下大廳順著曲折回環的紅漆樟木樓梯往上走,很快便來到塔身第一層,主題為“千年古邑”。8塊大型石刻依次展現在眼前,分別記載金溪縣南唐寶山煉銀、宋代千年窯火、元朝危素修史、明代竹橋古村以及千年古縣主要大事。
第二層為“青山綠水”,以大型丙烯壁畫的形式,描繪金溪雲林三十六峰、白馬湖、寶山、金窟山等秀美風光。第三層為“俊彩星馳”。主要是以藝術壁面的形式展示金溪歷史上36位著名人物,分別是“金溪三陸”(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元代歷史學家、文學家危素,金溪第一宰輔曾淵子,明代宰輔蔡國用,明代醫林狀元龔廷賢等。第四層為“百世大儒”。以4座銅像展現南宋理學家、教育家、“心學”開山祖師――陸九淵生平大事,如:“鵝湖辯論”“鹿洞講學”“荊門施政”等。第五層為“籍著中華”,以木雕形式,表現金溪浒灣木刻印書的歷史及工藝流程。第六層為“遺韻悠揚”,主要是以8幅瓷板畫展現青蛙神、手搖獅等金溪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第七層為“流光溢彩”,以攝影圖片的形式,展示了當代金溪工業、城建、交通、水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新面貌。第八層為“春華秋實”,以攝影圖片的形式,展示了油面、藕絲糖等金溪特產。
第九層為“極目錦繡”。在這層,既可在塔內欣賞歷代名人贊美金溪的詩文、書法、國畫等作品,又可來到圓形走廊,極目遠眺,一覽金溪縣城風采,從老城區到新城區,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