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樂山文廟
日期:2016/12/14 12:48:2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樂山文廟系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樂山舊城區中心的老霄頂下。據介紹,文廟最初建於唐朝武德年間(618~626年),當時的地點是在樂山城南與大佛相對的育賢壩上。
由於水患和其他原因,經宋、元、明三次搬遷,直到天順八年(1464年)才定址於今天的老霄頂下。文廟背後的老霄頂,曾是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眾多文人登臨遠眺、吟詩賦詞的佳地。文廟對面的叮咚井,至今還留存著黃庭堅題寫的詩句:“古人題作丁東水,自古丁東直到今。我為更名方響洞,信知山水有清音。”
文廟建築群,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3公頃,建築面積3136.97平方米。建築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勢,漸漸升高。文廟現存的古建築為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棂星門、賢關、聖域、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庑殿、尊經閣、崇文閣、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群體建築中的典型建築為大成殿,系單檐歇山式屋頂,屋面覆蓋琉璃筒瓦,鳌角飛翹,莊嚴古雅。左右庑殿系單檐歇山式,穿斗木結構。樂山文廟1986年5月21日被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至1989年樂山市文化主管部門對文廟古建築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繕。1991年4月16日,文廟及老霄頂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武大抗戰西遷時(1938年至1946年),樂山文廟作為武大校捨本部,歷時八年。解放後,文廟又劃歸樂山二中管理使用,直到跨入2000年以後,校捨遷入新址,文廟作為古跡遺址才又回歸平靜。
推薦閱讀:
老霄頂:樂山城的“風水地標”
老霄頂建築群
中國世界遺產都江堰—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修復分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