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俞源古鎮
日期:2016/12/14 13:04:4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俞源村沙盤模型
俞源村的太極星象是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排列設計建造的,村內名勝古跡眾多,現存古建築1072間,3.4萬平方米。古屋、古橋保存完好,木雕、磚雕、石雕精美,巧奪天工。始建於南宋的洞主廟,是遠近聞名的圓夢勝地。村口設一占地達8公頃的巨型太極圖,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密切融合,是古生態文化的經典遺存。
相傳明代國師劉伯溫與俞源村的俞涞是同學,兩人感情甚笃。俞源村是劉伯溫從婺州、杭州回老家處州青田的必經之路。當時,俞源旱澇交替,常發瘟疫,民不聊生。劉伯溫好堪輿之學,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設計並指揮改村口直溪為曲溪,以溪流為陰陽魚界線設立太極圖。同時,村莊建築按星象、八卦布局設計。村周11道山崗與太極陰陽魚構成天體黃道12宮,八卦形排列的28座堂樓,對應星象二十八宿,七星塘、七星井呈北斗星狀分布,被譽為處州十縣第一祠的俞氏宗祠正好位於其星斗內。
俞源村文物古跡眾多,古建築有幢,以宋、元、明、清四朝古屋為主,尚有堂樓、廳、閣、院、館、祠、廟等,木雕、石雕、磚雕做工精細。其中宋代的洞主廟,元代的利涉橋,明代的古戲台,均名揚四方,而村中迎玩堂和清代知縣題贈的萬春堂“惠及行旅”匾額,則證明俞源旅游有悠久的歷史。
若不是到俞源,還真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有著神奇色彩的村莊。
俞源坐落在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離縣城約二十公裡。來到村口,迎面是一條S型的小溪,將塊塊水田圈成一個巨大的陰陽太極圖,那個建於明朝的古村落,就隱隱約約地顯現在水田的盡頭、深翠的山腳下。村落中時不時飄出幾縷炊煙,田間三三兩兩走著農夫,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參天古樹
不遠處是一片參天的古木,棵棵大樹都有上百年的歷史,綠樹掩映下是建於明代的伯溫草堂。不見華麗,不見特別,只是散發著一種浙南鄉村特有的韻致,白牆黑瓦,木質結構,陡峭的屋檐,尖翹的屋頂,斑駁的牌匾,鋪滿青苔的石凳,數百年的歷史在這裡、這一刻——凝固。
六百多年前的俞源村是個旱澇頻仍、瘟疫盛行的村子。該村俞氏第五代孫俞涞與明朝開國國師劉伯溫是青年時的同窗好友,請來劉伯溫幫助除害避災。劉伯溫經過仔細勘察認為,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崗環繞,有靈瑞之氣,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氣都帶走了,只有將直溪改為曲溪,設計成太極圖,與十一道山崗形成黃道十二宮,才能把村中的瑞氣留住。他還進一步設計了天罡引二十八宿的村莊布局,在村中按北斗星狀挖出了七口池塘,要求俞氏後代按他的布局建造房屋。
接下來就出現了一個個神奇。
建成太極村以後,俞源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百業興旺。據史料記載,俞源自劉伯溫改造村落布局以來,其它各地俞姓大戶慕名遷居,豪富多達28家,田地廣布方圓50裡;人才輩出,僅明、清兩代,即出過尚書、撫台、進士、舉人等260人;六百余年來未曾發生過一次洪災;村民比附近村的人長壽,史稱“長壽村”。
溪水·人家
彎彎的一條小溪陪伴著人們傾聽俞源的故事。小溪的身影穿村而過,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往何處去。村裡的人們午後閒暇時三三兩兩坐在門口石凳上閒聊,見我們搭話,氣定神閒不卑不亢,他們並不因游人如織而改變自己悠閒的生活節奏,那氣度、那神情,只有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俞氏後裔才有。村中的小巷縱橫交錯,曲折而悠長,走在這小巷中,一時忘卻了紅塵俗世。
進了村,首先看俞氏宗祠。宗祠大門兩側,用黃漆刷著“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八個字,帶著那個年代的特定氣息,讓我們恍惚間時空交錯了。俞氏宗祠,廳堂軒敞,廊柱挺拔,馬頭牆高聳。站在濕漉漉的天井裡,踩著長滿青苔的鵝卵石太極圖案,觀看著雕花戲台和明朝姓嚴的宰相贈送的“壬林堂”大匾,俞氏家族當年的聲望和地位淋漓盡致地呈現在面前。
推薦閱讀:
伏羲廟說伏羲文化
甘肅伏羲廟古建築
花間堂•周莊季香院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趙武大王廟
俞氏宗祠
俞氏宗祠的偏廳,擺放著一個巨大的俞源村落沙盤,它直觀地將奇特的太極田、星象村完整地描繪出來。劉伯溫按天體星象原理規劃俞源村布局,意在營造良好的環境,體現了古代人在村落建設上的生態意識。
去看聲遠堂,那裡人家出門不鎖門。吱吱啞啞推開厚實的木門,走將進去,見天井中的地坪用小卵石鋪就,縫隙間長著細嫩的小草和暗綠的青苔。雞狗們也在院裡悠閒地歇息,看見來人,懶洋洋地瞅上一眼,也不哼哼,接著再睡,極具紳士風度。
聲遠堂
聲遠堂的一大奇觀是“百魚梁”上有九條鯉魚的顏色會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成黃色、黑色和紅色。聲遠堂前面還有古時小姐看相公的騎樓,樓的前後分別有一個圓形和方形的窗,小姐們就是從裡邊看窗外挑選意中人的。
即使是現在,聲遠堂的巷口仍保存著小姐拋繡球的小樓。說實在的,小樓有點高,如果由於樓高距離遠的原因,繡球拋錯了人,那可誤了女兒家的終身大事。
村尾九龍山下,兩條小溪合攏之處,矗立著洞主廟,依山傍水,特別幽靜,是江南著名的圓夢勝地。每年圓夢節的正月十三和6月26日,會有幾千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圓夢”。6月26日,村裡還會請人來唱三天四夜的古裝戲,奇妙的是演戲期間,即使是久旱未雨的天氣,俞源也會下雨。
洞主廟
洞主廟殿門外有棵高大的古樟樹,樹下是“夢仙橋”,廟內分正殿、清幽閣、廂房及附屋,共四十間,造型精巧,有干淨而簡單的床。但到了圓夢節,這些床遠遠不夠“圓夢”的人睡。殿裡睡滿了,就帶著拜過神仙點燃的香,到廟外沿著溪邊的路上打地鋪睡。幾千個地鋪擠擠挨挨,不絕數百米,一直連綿到村裡的街巷上。想想那睡覺時的樣子吧,一炷炷香缭繞在一個個睡著的腦袋旁,伴著此起彼伏的鼾聲,美夢在一個個的腦海裡產生,祈盼著洞主廟裡的神仙能保佑“夢想成真”,無論如何,這場面充滿著美妙的趣味,也堪稱壯觀了。
推薦閱讀:
伏羲廟說伏羲文化
甘肅伏羲廟古建築
花間堂•周莊季香院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趙武大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