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

日期:2016/12/14 12:46:5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江寧區東善鄉祖堂山南麓的“太子墩”,距中華門23公裡。為南唐烈祖李昇與皇後宋氏合葬的欽陵和中主李璟與皇後鐘氏合葬的順陵。欽陵偏西9°,順陵偏東5°,兩陵相距50米,均從北朝南。陵除起墳外,地面已無建築遺存。

    欽陵規模較大,陵墓上部為一圓形土墩,高約5米,直徑30米。墓門外有石灰粉飾的八字磚牆,中為拱形墓門,表面塗朱。墓室分前、中、後3個主室,都仿地面木結構房屋式樣,在壁面上砌出柱、梁、斗拱等,平面呈長方形。前、中兩室為磚結構穹窿頂,東西各有磚砌側室1間;後室墓穴為石結構疊澀頂,東西各有石砌側室3間,主、側室3進13間,互有券門貫通。墓室全長21.48米、寬10.45米。前室南北長4.50米、東西寬3.85米、高4.30米,四壁正中各辟券門1;室的四角和券門兩側分別隱出八角形、方形倚柱1根,柱上施以一斗三升式斗拱,拱承托柱頂枋。所有倚柱、斗拱、立枋等均飾以蓮花、牡丹和卷草等圖案,采用暈染法繪制。室頂為四壁之上四方合拱而成。地面用磚橫列平鋪而成。中室長4.56米、寬4.45米。北壁門楣上有雙龍戲珠浮雕,門兩側浮雕守門兩武士。建築形制與前室相似。中、後室之間有長1.90米、寬3米、高2.30米的甬道。後室規模最大,寬5.90米、長6.03米、高4.74米。正門為巨大青石板制成的方形石門。室頂彩繪日月星辰,青石板鋪砌的地面刻有江河圖案,所謂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象征帝王所統治的天地。室正中為青石棺床,棺座兩側有6條飛龍棺床平面淺刻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邊飾。10間側室均設有陳放隨葬品的磚石台。

    順陵的形制與欽陵相似,但規摸較小,後室兩側較欽陵各少一間側室,主、側室共三進11間,皆用磚砌,無石刻浮雕等裝飾。墓室長21.9米、寬10.12米。

    二陵曾被盜掘。1950年至1951年,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會同江寧縣有關單位進行發掘,出土有陶俑、陶獸、陶禽以及銅鐵、漆、木器和玉哀冊等文物640余件。二陵的發現,對於研究唐宋之際的建築、繪畫、雕刻、陶瓷、服飾以及帝王陵寢制度等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二陵為解放後在江南地區最早發掘的帝王陵墓。為加強其保護,1956年,在李昇墓後室砌鋼筋混凝土梁架,1962年,在二陵內加修下水道排水設備。1981年至1983年,先後建成圍牆、雙阙、華表式鎮墓獸、青石小橋桃以及碑亭、陳列室、接待室等仿唐建築。1984年成立南唐二陵文物保管所,舉辦南唐二陵出土文物陳列,展出文物及有關資料50多件。

    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