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嶺南古村落——東坑李氏宗祠

嶺南古村落——東坑李氏宗祠

日期:2016/12/14 13:26:4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村民生了兒子都會在宗祠裡掛個紅燈籠

村民生了兒子都會在宗祠裡掛個紅燈籠

    位於東坑鎮塔崗村西門村民小組299號旁,始建於南宋末年,民國十七年(1928)、1988年曾重修。祠堂坐東北向西南,為極具嶺南特色的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占地約330平方米,是該村李氏後人以及海外李氏宗親回鄉祭祖的祠堂。

    東坑鎮塔崗村有座始建於南宋末年的李氏宗祠,近日,這座古建築入選為東莞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李氏宗祠歷經700余年的歲月滄桑,兩次重修,曾是塔崗村民喜慶宴會的場所,也曾響起琅琅讀書聲,如今宗祠成為老年人活動中心,村中老人都喜歡坐在那裡閒聊,回憶宗祠昔日的繁華。

    始建於南宋末年

    塔崗村並不是只有一座李氏宗祠,其下屬的兩個自然村均有李氏宗祠。入選為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李氏宗祠位於東坑鎮塔崗村西門村民小組299號旁,規模較大,始建於南宋末年,民國十七年(1928)、1988年曾重修。

    祠堂坐東北向西南,為極具嶺南特色的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結構,占地約330平方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抬梁式與穿斗式木作梁架,青磚砌牆,紅石柱礎,板瓦覆頂,三進山牆均為镬耳,是該村李氏後人以及海外李氏宗親回鄉祭祖的祠堂。

    李氏宗祠中還供奉著東坑的一位名人,即北宋時期曾為探花的李昂英,其為塔崗村李氏四世祖。李昂英為官清正廉明,不懼權勢,為人仗義淡薄名利,常捐俸祿以赈災。

    曾為村小學教育場所

    在不同時期,李氏宗祠曾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年輕村民李偉斌的記憶中,幼年時曾目睹村民修繕宗祠,“修好以後,全村擺酒,還放起了鞭炮”,正是1988年,李氏宗祠經歷了距今為止最後一次修繕。在宗祠中仍掛著當年村民的合照,在當時修祠堂是件大事,村民都有參與。

    時光追溯至上世紀40年代,李匡倫在當時的“塔崗小學”讀書,而小學就設在祠堂內,“當時有100多個小學生,設有6個年級”。事實上,李匡倫的父親也在李氏宗祠中讀過書。1928-1963年,村內小學均設在李氏宗祠內,宗祠成為村內基礎教育場所。

    生了兒子要去祠堂“點燈”

    在塔崗村,村民若生了兒子就要在祠堂裡掛上一盞燈籠,直至年尾才將其燃燒,俗稱“點燈”。如今村民仍保留著這一習俗,在祠堂內掛起燈籠祈求祖先庇護子孫。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遇到喜慶,村民都要在宗祠中擺酒,“宗祠裡能裝下過百桌酒席”,李偉斌幼年時還曾目睹宗祠的熱鬧。2004年起,宗祠內設村老人活動中心,離農家書屋不過200米遠,村中老人經常往來其中,閒聊間,他們也會談起宗祠熱鬧的過往。

推薦閱讀:

廣東熙公祠

介休後土廟 傳承千年琉璃文化

山西窦大夫祠的建築精華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