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
日期:2016/12/14 12:31:1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紅河哈尼梯田
紅河哈尼梯田
哈尼族還依然恪守著與梯田有關的一切習俗。作為每個村莊最神聖的地方,“寨神林”被它的子民們仔細地看護著,保持著存在了上千年的活力。雖然蘑菇房裡多了很多現代元素,這裡每個村莊還基本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村裡常能見到身著土布民族服、佩戴銀飾的哈尼族婦女身背樹籐筐穿梭其間。
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祭寨神林”的傳承人,在哈尼文化裡被稱為“咪谷”。當地人相信咪谷是寨神及其他神靈的具象化身,因此成為咪谷條件十分苛刻,必須是德高望重、夫妻恩愛、兒女雙全、家庭和睦、無違紀行為的人。咪谷的主要職責是為祭祀挑選吉日並主持祭祀儀式。
哈尼族的祭祀分別是祭自然神、祭天神、祭祖宗。一年十二個月,除四月外都有節日。早春二月,哈尼人慶祝“昂瑪突節”,祭寨神,需要殺豬並把豬肉平均分配到各家,象征著神的賜予。持續兩天的長龍古宴也在村裡一字排開。家家戶戶拿出最好的食物與鄰居們分享。菜肴都出自田間山頭,比如泥鳅和鹹鴨蛋。紅米也被磨成面,做成米線、米豆腐和米干。“昂瑪突節”是春耕的序曲,之後就開始插秧。到了六月,哈尼人要過“六月年”,宰牛、蕩秋千來祭天,以祈求豐收。如果秋天真的豐收了,他們就過“十月年”,殺豬宰雞,感謝祖宗。另外這也是探親訪友、結婚娶親、蓋房子的最佳時間。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所體現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構”系統符合世界遺產標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復雜的農業、林業和水分配系統,通過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社會經濟宗教體系得以加強,彰顯了人與環境互動的一種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