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關帝廟的文物價值
日期:2016/12/14 13:04: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許昌關帝廟位於許昌市西郊石梁河河畔,整個古建築群布局嚴謹,構築完整,雕飾精美,古樸典雅,前後歷數百年日臻完善,展現了中華民族建築藝術的成就。其完整的古建築群及50余通明、清碑碣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關帝廟碑刻《創建關帝挑袍碑記》記載:“康熙二十八年有王弘道願施己財,敬助行糧地二十九畝作廟基。”可知關帝廟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是由憑吊者和當地民眾捐資、捐地,州官資助興建的。據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奉直大夫知許州事候補部郎王逾曾撰文:“……乃承家嚴之命,力捐薄俸。存其舊而建其新。辟其重門,而垩其牆垣,以副家嚴之志。又慮善之不可以一人獨為也……”碑記和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的碑文記載,關帝廟經過100多年的修建,占地面積已由初建的29畝擴展到50多畝,建築結構和院落布局已基本形成:中軸線主建築有山門、儀門、卷棚、大殿、春秋閣;中軸線兩側建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殿、東西廂房等,形成三進院、九殿一閣的建築布局。其整個建築布局嚴謹完整,精巧別致,莊重典雅,是一處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古建築群。許昌關帝廟現存的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約11026平方米,是清代建築群,保存完整,是研究清代民間廟宇建築的重要實物例證,是河南省完整、典雅的古建築群之一。
許昌關帝廟現有明、清碑碣50余通,為研究三國文化的歷史淵源、民風民俗提供了重要史料。特別是《移集呈稿》碑,一是揭示了關帝廟與集市貿易的關系。碑文記載孫家保兩處設集,終因缺乏精神支柱,“買賣不成”、“生意日漸淡薄”、“誠恐久而廢弛”、“有虧國課”。許昌關帝廟重修之後“鳥革翚飛,金碧煥然,而河中商客之船亦接續而至”,市場繁榮。於此設集,進入市場,生意自然興盛,逐漸形成商品交易市場,成為商業活動中心。這使關羽在士關公、將關公、侯關公、王關公、神關公、聖關公的諸多稱謂中又多了一個“商關公”的稱號。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多維文化的復雜文化現象,在這個文化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也是多維復雜的。關公文化與商業發展之關系,是客觀存在的,《移集呈稿》碑就是一個佐證。三是碑文載:“半坡鋪集移於八裡橋上,而半坡鋪每季繳稅錢三串玖佰壹拾柒文,稅豆壹石肆斗柒升陸合,依然照舊完納乞。仍饬西路差役催管,他保差役不得侵攪,致紊舊章……則不惟四方居民鹹樂其便……”這為研究清代許昌的稅收制度和市場管理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關公勒馬挺風圖》碑,唐代畫聖吳道子畫圖中所畫關羽的形象十分傳神,素冠錦袍,髯髯飄動,目光炯炯,神態生動自然,勒馬挺風,呈勇猛不可擋之勢,令人望而生畏。該碑畫技娴熟,構圖巧妙,雕刻精美,是一通珍貴的石刻藝術品,為研究唐代的繪畫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許昌關帝廟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古建築群,也是中原地區較大規模的廟宇。它猶如一座集地域文化、古建築群、碑刻、雕刻藝術和民風民俗於一身的文物博物館,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推薦閱讀: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湯廟謎團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永樂奇觀
文昌數百年古宅“九牧堂”
陝西米脂窯洞古城 千年風華雄姿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