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廣東粵海關舊址

廣東粵海關舊址

日期:2016/12/14 12:42:5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粵海關舊址

    粵海關設立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關址在五仙門內。鹹豐十年(1860年)粵海關稅務司在現關址正式建立公署(外界稱“洋關”)。民國3年(1914年)粵海關大樓工程在現址奠基,民國5年落成。建築由英國建築師戴衛德·迪克仿照歐洲古典建築形式設計,華昌工程公司承建,1916年5月竣工。

    大樓坐北向南,建築面積4421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東、南立面用花崗石砌築,高四層31.85米,首層作台基形式處理,以條石砌築,正中設石階20余級通往二層的大門。大門兩側以高大的雙柱、倚柱承托山花和拱券,其余以巨型雙柱通貫二、三層,施以變化的羅馬復合柱頭及羅馬塔司桿柱身混合柱式。四層以羅馬塔司桿柱環繞回廊,西、北立面砌明口紅磚牆,頂築穹窿頂鐘樓。鐘樓四面各砌塔司桿雙柱,高13米,置大型四面時鐘,內有5個大小不一樣的吊鐘,為1915年英國制造。

粵海關大鐘


    室內高大寬敞,柚木拱形窗,設有壁爐,鋪砌樟木地板,每層走廊寬闊,彩色水泥磚鋪地,彩瓷磚牆裙。原有的電梯已拆。基本布局、結構保存完好。大門上“粵海關”字樣改為“廣州海關”。

    199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海關已於2006年9月12日整體搬遷到珠江新城新址辦公,建於1916年現今90歲的海關大鐘樓以及沙面廣州海關大樓等舊辦公地將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台。據廣州海關負責人介紹,廣州海關辦公樓的變遷,印證了廣州海關的發展史,也印證了廣州的城市發展歷史,海關從沙面、長堤到珠江新城的搬遷,見證的是廣州近幾十年來城市發展飛躍的過程。據介紹,海關大鐘樓“退休”後將作何用途將按海關總署的要求作另外安排,但是廣州市民可以放心,大鐘樓是國家級保護文物,廣州海關會好好對其進行維護保養。

推薦閱讀:

廣州沙面建築群

廣州沙基慘案紀念碑

廣州仁威廟

廣州華林寺羅漢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