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千年古村仁裡

千年古村仁裡

日期:2016/12/14 13:19:0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仁裡離績溪短短幾裡路,登源河環村而流,徽杭古道穿村而過。據說南朝蕭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工部尚書耿源進游歷到這個地方,羨慕這裡的山水,於是便在這裡定居,取村名為“仁裡”。到了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徽州歙縣篁墩的程藥公也舉家遷到仁裡村定居,所以仁裡又名“程裡”。仁裡出名不僅僅因為它是徽杭古道上一處重鎮,而且也是因為仁裡跟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化巨匠胡適兩位名人都有故事。胡適當年得到仁裡人程松堂的資助才得以留學美國;胡雪巖的家在距仁裡僅二裡路的湖村,他小時侯經常從湖村走到仁裡去念書。

    乘早晨六點多的公交不到十分鐘就到了仁裡村口,在清晨的熹微中,登源河上的煙岚缥缈欲飛,林鳥還沒有醒來,屋捨在雲煙籠罩的山下若隱若現。路過長滿野草的荒冢,四野裡靜得只聽見自己的腳步聲。沿著大路走了半天,才進了村巷。沿著橫街前行不遠,便是仁裡老街,這是徽杭古道的一段,也是仁裡三街十八巷之中街,是全村的主街,街面卵石鋪地,中間是一溜青石板,兩側老牆斑駁,那“店鋪林立,市井繁華,徽州駱駝們從這裡絡繹而行”的場景已經沉寂在歷史的雲煙中不復再現。

    走在仁裡清晨的街上,一位大爺端著茶壺坐在家門前的台階上喝茶,走過的時候我沖他善意地笑笑算是打過招呼。沿徽商古道前行,南朝梁武帝賜建耿氏兄弟的百步欽街經一千五百年風雨尤在,程氏遷來仁裡的始祖唐金藥公的墓道也變成尋常巷陌的過街坊,那位資助胡適留學的程松堂故居的宅門不開,還有推崇洋務運動的程躍章的西式船屋洋樓,晚清明醫程希濂那門阙極多的忍先堂,胡宗憲女兒的嫁資井,登源河畔的石泉書院,富陽橋邊的古碼頭等等。有一塊殘缺的世肖坊比較有意思,它的兩邊已經跟屋捨緊貼,成了過街坊。這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為村人程浦所立的科舉坊,村裡的下祠堂便是程浦率族人所建,明朝的《績溪縣志》也是程浦所撰。這位程浦先生,雖然只是個舉人,但後來賜同進士已說明他的才華和能力配得上這座科舉坊。真是小小績溪縣,大大的仁裡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