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 流傳百世的經典藝術品
日期:2016/12/14 13:12:5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江南城實景圖
傳世工法鑄造江南
建築是歷史的載體,建築文化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流芳百世的經典作品,都必須經過精細卓絕的打造,擁有底蘊深厚的設計理念。中國故宮、法國盧浮宮、英國聖保羅大教堂等等,都是世界級著名建築,放在世界同期的建築上比較也絕對是經典藝術巨作。
天津寶安江南城(論壇相冊戶型樣板間點評地圖搜索)依京杭風華而生,御河靈水,以“龍”字之形環抱城疆。城內的建築與景觀通過“分田到戶、劃景入園”的工藝手法,極力表達江南國林之中所蘊含的自然宅邸。無論是城內的水網交織、河道蜿蜒,還是建築的順水分布,都能體現一種“寫意山水、宅園合一”的造園理念。
江南城的環境景觀規劃設計遵循的是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借鑒的是蘇州園林的造園手法,小區內的造園工匠和造園的技法都出自太湖之濱的“香山幫”後人之手。蘇州香山,位於太湖邊上,自古就出建築工匠,尤其擅長這種復雜而精細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術,他們將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結合起來,成了中國建築史上的重要一脈,人稱“香山幫匠人”。史書也有記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明代生於香山的北京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蒯(kuǎi)祥因建築技藝高超被尊為“香山幫”的鼻祖。數百年來,香山幫匠人的精湛技法代代相傳,他們的傑作蘇州園林、明代帝陵,現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在香山幫已日漸衰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匠人的收入低、勞作苦,蘇州本地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從事匠人職業,香山幫有點面臨後繼乏人、技藝失傳的尴尬;工匠老齡化也有些嚴重,一般工匠年齡都在40歲以上;二是香山幫傳統營造技藝面臨走樣的困境,因為他們在技藝傳承上主要還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所以並非短時即能奏效。目前不少的仿古建築也只能臨摹到香山幫的“形”而無“魂”,做出的活兒“走樣”的多。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也就是蘇州的“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已經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寶安·江南城秉承著對蘇州園林造園技法和工藝的尊重,特意聘請香山幫的傳人來再現蘇州園林的神韻。
中國傳統建築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雕梁畫棟”,蘇州園林即使是普通老百姓的房屋,都經常能看到窗格上向前的結子或是窗板上刻著一支蘭草,看似隨意,實為有心之作,有句話叫“無雕不成屋,有刻斯為貴”,在江南城建築團隊裡,光做木雕的刀具就要幾十支。另外,香山幫有個“非蘇州不可”的招牌項目——金磚。所謂金磚,並非金質,而是一種大方磚。是專為宮廷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現代的先進儀器也無法控制金磚的燒制,專業要依靠多年經驗的積累。江南城項目的建設用磚就是這種“金磚”。如此用心的打造,在周邊項目乃至天津范圍內也是少有的。
寶安·江南城之於天津,不僅是將中國傳統築居文化深刻演繹,其深刻意義在於為津城建築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把市場上從未有過的江南風格帶入人們的視野。必定會成為天津建築史上的經典藝術品而流傳百世。
推薦閱讀:
海南文昌孔廟
亳州花戲樓
廣東化州孔廟
山西太陰臥佛:千年古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