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寺遺址
日期:2016/12/14 12:37:2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十字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車廠村北鹿門峪盡頭三盆山南,我國著名景教寺院,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唯一比較完整的景教寺院遺址。
始建於晉代,原是佛寺。唐貞觀十二年(638)重修,唐代改為景教寺院,早期名稱為崇聖院。遼代改為佛寺,應歷二年(952)至八年(958)再修,改名三盆山崇聖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元順帝賜名十字寺,恢復景教。明清後又為佛寺。
十字寺,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唯一比較完整的景教寺院遺址,殿宇已毀壞,其遺物尚有寺廟地基,五間,坐北朝南;一棵古銀杏樹枝繁葉茂,樹圍5.24米,樹高約30米,一棵柏樹依附於樹下,古銀杏樹左側10米遠處另有一棵3米多高的小銀杏樹,挺拔茂盛,似有競生之態勢。
寺院內有漢白玉石碑兩通,一為遼碑,碑正面上方橫書:“三盆山崇聖院碑記”,刻於遼應歷十年(960),碑高204厘米,寬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為元碑,碑額頂端圓球內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條石雕雲龍,正中刻有“敕賜十字寺碑記”,刻於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碑高307厘米,寬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還有漢白玉雕刻的龜趺石兩個,石柱礎4個,柱礎邊長78厘米,高20厘米,柱礎上刻有葵花圖案,花盤平整,直徑54厘米,花盤周圍刻有花瓣16個,花瓣上刻有團狀雲紋;另有直徑48厘米的圓柱礎一個。由於北京房山十字寺及其碑刻遺物在中國大陸是獨一無二的,其宗教文化價值人文價值無與倫比,所以這處原是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十字寺遺址作為元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6年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由來
作為東西方宗教文化交流,基督教傳入中國始於唐代。基督教(在中國名景教)聶斯托利派阿羅本主教,於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到達長安(西安)。貞觀十二年(638年)七月,唐太宗诏曰:“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隋方設教,密濟群生,波斯阿羅本遠將經教來獻上京,詳其教旨,玄妙無為,生成立要,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於義寧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唐會要》卷49)唐高宗時下诏:“於各州各置景寺,乃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發展為“法流十通”,“寺滿百城”的興盛時期(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玄宗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九月,诏曰:“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的稱謂),傳習而來,久行中國,初建寺,因以為名,將欲示人,必修其本,其東西兩京波斯寺,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州郡置者宜准此。”(《唐會要》卷49)唐代北京為幽州,推理應設大秦寺。另據曹新華先生的《房山十字寺的變遷》一文記述:“唐幽州(轄今房山)的崇聖院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景教徒們來到了崇聖院,不知道是院裡的佛教徒皈依了景教還是寺中已無佛教徒緣故,景教徒們占用了這所寺院。他們在院中豎立起一座刻有基督教標志‘十字’的幢,以示與佛教寺院的區別,於是遠離京城長安的幽州也出現了景教教堂。”這些記述與遺址內現存的遼代石碑碑文“古跡猶存石幢一座”;元代石碑碑文“古幢十字重重發光”相吻合。所以說,現房山十字寺遺址,可上溯到唐代,是唐代幽州景教教堂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