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永通橋

永通橋

日期:2016/12/14 12:47:5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永通橋建造年代,由於沒有原始資料,歷來眾說紛纭。據1986年從橋下出土的橋石構件和刻字考證,永通橋始建於唐代永泰初年(公元765年)。但橋下出土的物件的風格,很像隋代作品,於是也有的認為,永通橋和安濟橋是同時建造的,或者說,永通橋的建造年代在隋末唐初。永通橋的結構形式,完全模仿安濟橋,因其修建時間晚於安濟橋(大石橋),而且形體又小,故人們將其稱為小石橋。 

    永通橋也是一座單孔敞肩弧形坦拱石橋,全長32米,寬6.3米,主拱也采取縱向並列砌築法,由21道縱向並列的拱券石砌成,跨度26米,拱矢約5.2米,橋面跨度很小,近於水平,極其便於車輛通行。在橋的拱肩上大拱上同樣伏設四個小拱,小拱與大拱幅度之比大於安濟橋,這是匠師因地制宜的創造性運用。 

    永通橋的雕刻非常精美,橋面兩側有方形座柱22根,在現存的欄板上,在各小券的撞券石上,都有精美的浮雕,畫面生動逼真。所以,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石橋看功勞,小石橋看花草。”是啊,大石橋(安濟橋)創敞肩坦拱之先,對世界橋梁史有重大貢獻,小石橋(永通橋)步其後,則有裝飾精美之巧,若干部分甚至超過大石橋。兩橋同在一地,相距僅3公裡,所以古人將安濟橋與永通橋並稱為趙州“奇勝”。 

    永通橋的修建承襲了安濟橋的許多優點,而且有許多標新立異的發展,永通橋和安濟橋一樣,也在我國古代橋梁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961年國務院就將永通橋與安濟橋一同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