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河南於化卿烈士故居藏於鬧市

河南於化卿烈士故居藏於鬧市

日期:2016/12/14 12:57:3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故居一隅

精美磚雕

瓦當

地窖

    如今,很多古宅湮沒在了現代城市的鋼筋水泥中,但在宜陽縣城關鎮的繁華商業街,還保留著一處占地近400平方米的清代民居。這處民居是辛亥革命時期烈士於化卿的故居,2013年,宜陽縣政府將於化卿烈士故居列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晴朗冬日,午後陽光正好,我們驅車來到宜陽縣城關鎮解放西路,於化卿烈士故居就位於這條商鋪林立的街上,被左右商鋪包圍著。民宅的臨街房已經重修過了,是一座現代模式的二層磚樓。但跨過這個小樓,一個古樸的四合小院便躍然眼前。

    典型清代四合院

    四合院坐北面南,面闊三楹,南北長30余米,東西寬10余米,總占地面積近400平方米,由街房(新建磚房)、東西廂房、上房組成。

    走在已破損的方磚鋪的過道上徑直往上房走去,青石砌基,檐額雕飾。“大概建於清代吧,沒人知道這房子的具體‘年齡’,有我父親的時候就有這房子了,他也說不清楚這房子到底建於哪一年。”現年78歲的於振,是這處故居目前的主人、於化卿烈士的侄兒,因為於化卿烈士後繼無人,所以由他繼承了這處故居。

    在於振夫婦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於化卿烈士故居。

    街房有兩層六間,屬現代磚木結構;東西廂房各三間,屬近代翻新仿清式磚木結構,青瓦覆頂建築,面積60余平方米;上房(主房)三間,進深11余米,闊10余米,脊高近5米,屬清中期磚木結構,出檐硬山立架建築,面積100余平方米。

    據於振提供的相關文件顯示,因這處故居較高的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宜陽縣政府已於2013年將其列入宜陽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

    方磚鋪地又蓋窖

    上房裡,鋪地方磚、黢黑泛著油光的脊柱和房梁,訴說著這所房子的久遠歷史。上房三間目前是於振夫婦的主要生活住所,室內敬掛有於化卿烈士及其夫人、母親遺像。

    而在主房的前檐東牆下,存放著青石質碑刻6塊,其中兩塊合一的碑為於右任親題的“於化卿烈士之紀念碑”,另4塊為記述於化卿烈士生平事跡的碑銘,全文1200余字。

    於振老先生指著故居主房前檐及中堂的位置,告訴我們這些位置原來掛著名人題匾4方,但現已不存。

    表面上看,這所古宅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四合小院,規模不大,也沒有什麼很精美的裝飾,但這所古宅的獨特之處不在地上,而在地下——這所宅子竟然有個地窖!

    在於振夫人姜紅的指引下,我們通過東廂房靠近上房位置的一個地道,進入東廂房下的地窖。

    地窖很寬敞,正好位於三間東廂房下,地窖門是拱形設計,青磚拱券,地窖內的牆由青磚砌成,黏土地面,面積約30平方米。姜紅介紹,這個地窖建於何時並沒有記載,但這裡是家人儲物和乘涼的最佳選擇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