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傳統古村落尚未進入名錄。為何瓊北古村落更盛?其中有經濟和文化的因素。但人們眼見和感受更直觀的,卻是建築。“往裡面去,進去看呀。”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道堂村委會三卿村,坐在村口大葉榄仁樹(枇杷)下的阿婆阿公們,熱情招呼著游客往巷道裡走。
老人、大樹、巷道等,構成了瓊北古村落最重要的元素。老人守護村莊,大大方方與游客合影;大樹多為榕樹、枇杷樹或菠蘿蜜樹,是古村古老又充滿生機的標志;巷道連接著古建築,蘊藏居住的智慧與祖先的傳奇。
整齊屋頂凸顯“梳式布局”
飛機即將降落美蘭國際機場,從南側窗口看下去,掠過南渡江後,兩片被植被包裹、似邏輯排列的灰色建築群盡收眼底。“那是什麼景點?”游客指著問鄰座的海口人,得到的答案卻很意外:“村莊,瓊北最普通的村莊。”
問得多了,海口人也會上百度或谷歌地圖上查找,原來分別為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儒范村和瓊秀村。
這真的是瓊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莊。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要麼建築群規模宏大、整齊協調,要麼建築材料原始保留,要麼建築的公共設施系統完整。總之,感官上給人以震撼,心底裡由衷贊歎。
典型的瓊北村落布局,平面單元大多數是三合院。正屋與正屋工整對齊,前一家的後門正對後一家的正門,通風散熱,俗稱“穿堂風”。由於外觀基本一致,像梳子一樣,這種村落結構又稱“梳式布局”。這種布局在瓊北十分常見。
講究“靠山面水”
即使是梳式布局,也講究“靠山面水”的位置選擇。村落整體方向上大多坐北朝南,可以偏坐東朝西,或者偏坐西朝東,極少坐南朝北。《中國民居研究》一書認為,海南日照充足,又因為天氣濕熱,因此朝向與通風相比較,更講究通風,而不像北方嚴格要求面朝正南。“靠山”指前低後高,依山坡排列。瓊北無高山,村落基本依地勢稍微隆起的坡地而建。“面水”則是指村落面朝河流、湖泊、溪水、水井或者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