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鎮國寺萬佛殿
日期:2016/12/14 13:27:0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萬佛殿雕塑
堪稱“千年瑰寶”的萬佛殿,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據梁架題記:維大漢天會七年(963)建造。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次維修,但仍完整地保持了唐代建築風格。
萬佛殿面闊、進深各3間,單檐九脊歇山頂。正立面左右開二窗,前後明間各開一門,四周磚牆。檐高527厘米,檐出294厘米,舉高360厘米,總高886厘米。殿宇用柱12根,高342厘米,柱頸上闌額不出頭,柱均向內側,斗拱總高185厘米,大斗直接坐在柱頭上,外檐柱頭斗供七鋪作雙抄雙下昂重拱偷心造,補間斗拱各一朵,鋪作出跳143厘米,材寬厚22×16厘米,高10厘米,相當宋《營造法式》四等材。屋內建築形式為徹上明造。通檐二柱結構,當心間東、西兩縫上各用一根長1028厘米、截面41×28厘米的椽栿搭地前後檐的柱頭鋪作上。其上則用六椽草栿、四椽栿、平梁(長366厘米截面44×28厘米)和侏儒柱叉手以承托脊梁栿。四椽和平梁的兩端,並用“托腳”斜撐。梁坊兩側橫截面聯結,用攀間枋牽拉。
從以上可以看出,它的結構設計多麼奇妙。其主要特征是:該殿近正方形,屋頂龐大,出檐深遠,但由於屋頂采取了舉折,屋角反翹,使沉重龐大的屋頂呈現出輕巧活潑的建築藝術形象,整個外觀給人一種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感覺。這其中“斗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再從正立面看各間,明間采取了略大的方式。這就滿足了功能的需要,又使外觀有了主次分明的藝術效果。殿內梁架結構,縱橫構件,聯結牢固,用材科學合理,結構與裝飾雙重。
萬佛殿的整個形體,達到了建築藝術美感的特殊效果,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在建築科學方面的非凡技能,因此,鎮國寺的古建成就,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不朽之作。這些神像,雖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卻是按照當時社會人士的等級制度,加以形象、創造擺布的,他們的衣飾裝束、神情……都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命運相連,反映出古代匠師繼承了唐代注重寫實的藝術風格,因而,深刻地刻畫出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的形象。以上塑像是我國寺院中現存的五代時期的唯一作品,堪稱“稀世珍品”。因而,它在我國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推薦閱讀:
歐洲古建築:羅馬斗獸場
中國皖派傳統建築風格
仿古建築設計構造有講究 杭州砸人牌坊構造不匹配
今昔廣州陳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