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都城建康不規則的布局
日期:2016/12/14 13:07:1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南朝都城建康亦為歷史名城,最早的城址為春秋末年越國滅吳後建的越城。歷東晉、宋、齊、梁、陳,300余年間,共有六朝建都於此。建康位於秦淮河入江口地帶,西臨長江,北枕後湖(玄武湖),東依鐘山,形勢險要,風物秀麗,向有“龍蹯虎踞”之稱。地形屬丘陵區,多起伏,有雞籠山、龍廣山、小倉山、五台山、清涼山等布列於城北城西一帶。有秦淮河貫於城南,清溪流於東,玄武湖位於北。城市布局,由東晉到陳,古建瓦基本上因襲沿用。城周圍20裡,有12座城門;宮城位於都城北側,周圍8裡;官署多沿宮城前中間御街向南延伸;居民多集中於都城以南秦淮河兩岸的廣闊地區,大臣貴族多居於青溪、潮溝兩岸。在宮城南面兩側又各建小城兩座,東面是常供宰相居住的東府城,西面是可揚州刺史所在的西州城。瀕臨長江的石頭城則是保衛建康的重要軍壘,每遇戰事,必先爭奪此城。
整個建康城按地形布置的結果形成了不規則的布局,而中間的御街砥直向南,可直望城南牛首山,作為天然的厥,其它道路都是“纡余委曲,若不可測”,可見地形對城市布局起著明顯的作用。相比其它新建都城,建康城具有更為豐富的城市輪廓線,更貼近自然山水的人居環境,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城市特色。
此外,南朝佛教極盛,尤其是梁代。城內有幾百座佛寺,琉璃瓦唐朝詩人杜牧在詩中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建康還是當時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內有不少外國使者、商人及僧侶,為城市平添了幾分活力。
推薦閱讀:
中國古建築布局如何考慮方位方向
中國畫裡的鄉村——徽州古建築
蘇州四大園林 風格各有千秋
三清山古建的總體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