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沅陵五教文化共存的古巷道

沅陵五教文化共存的古巷道

日期:2016/12/14 13:17:5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沅陵縣城,一條寬近4米、長922米的古巷道中,聚集了天主教天主堂、基督教永生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白圓寺、道教道觀等五大宗教的教堂及寺廟,五大教派雖信仰有別、教義不同,但近百年來同處一巷,和睦相處,形成了中外罕見、耐人尋味的宗教文化奇觀。

    日前,筆者陪同溯源沅水采訪團的記者一起走進了沅陵宗教文化一條街,在完整與破碎相間的青石板路上尋找數百年來的歷史遺存。

天主堂

天主堂

    整個古巷道呈南北走向,從南端的濱江大道馬路巷入口往裡走不到20米,就見到了用厚厚的青石磚圍起來的天主堂,兩扇斑駁的紅色鐵門緊緊地閉著。同行的旅游局干部覃燕介紹,因為沒有神父,目前天主堂裡已經沒有宗教活動了,裡面住著一位已有80高齡的李永芬老人,這是位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已經在教堂裡住了5年多了。

    天主教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傳入沅陵,教堂由沅陵天主教會西班牙奧斯汀建立,有男女教徒931人,1925年,沅陵教區劃歸美國苦難會。教區轄辰溪、浦市、芷江、溆浦、龍潭、高村、鳳凰、王村、永綏、花垣、安江、保靖、沃溪、柳林汊等分堂。教徒最多達1410人。1950年,沅陵天主教會成立。1952年,美國傳教士翁明德、歐克瀾、武平輿等6人,因進行間諜活動被押送出境,其余傳教人員回國。

伊斯蘭教清真寺

伊斯蘭教清真寺

    往上走不遠就是清真寺。清真寺看起來很簡陋,兩篇木門已經有些破損,外面用水泥牆圍著,裡面有兩棟緊挨著的有了些年份的一層樓木房。據旁邊的居民介紹,負責打理清真寺信徒姓李,住在相隔了一條沅水的城南,隔段時間會過來一趟,清真寺的一套住房已租給了一名進城陪小孩讀書的老人。

    伊斯蘭教明末傳入沅陵。清嘉慶八年(1803年)修建清真寺。抗戰期間,隨著逃難來沅陵的穆斯林人員聚增,他們集資重修清真寺,並購買墳山,沅陵伊斯蘭教活動一度鼎盛。抗戰勝利後,外來人員相繼撤走,伊斯蘭教活動又逐漸冷清。目前,沅陵僅有回族、維吾爾族居民30余戶,共120余人。但是由於信徒年齡大,人數少,他們的宗教活動只是偶爾在清真寺內進行禮拜,其子女們因為各有工作,生活穩定,宗教思想已經基本淡化。

    再往上走不遠,在一拐彎處,覃燕指著通往左邊的小道說,從這往左走約100多米,就是伍家坪,也即以前沅陵一中後門處,道教的全真教在這裡建有一座古道觀——靈官廟。道觀具體建造時間已無從考究,而據《沅陵縣宗教志》載,沅陵道教歷史上有全真、正一兩大宗派,宋元時代,全真派在沅陵盛極一時,大小道觀遍及城鄉,至民國中後期,全真道在境內勢微衰敗,城區祠廟幾乎全為正一派道士所占用。其中靈官廟就被一李姓道士所占。目前,古道觀依舊,裡面卻早已沒有了道士,而是住上了附近的一些居民。

    我們卻沒有去靈觀廟,順著巷道向右拐,再轉過一個彎老遠就看見了一座巍峨的教堂,那就是永生堂。

推薦閱讀:

北京天壇公園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萬佛鎮國

貴州黃平幽靜典雅的舊州古鎮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趙武大王廟

永生堂

永生堂

永生堂

永生堂

永生堂

永生堂

永生堂

永生堂

牧師樓

牧師樓

    永生堂有哥特式向上挺拔的門樓,埃及藍的火焰紋式門窗,但它也覆蓋著湘西的小青瓦,封火牆;左邊牧師樓則用上了沅陵龍興講寺的斗拱。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基督教傳入沅陵,二十八年(1902)六七月間,辰州瘟疫流行,死人逾千,民眾懷疑是洋人投毒,強迫大家去向他們求醫,達到脅迫入教的目的,因此非常氣憤,將兩名英國籍傳教士打死洩憤,引發震驚中外的“辰州教案”,造成國際交涉。清廷屈於英國政府的壓力,不但處決“凶犯”、革職流放官員,還按照英國方面的要求,著辰州地方賠償白銀一萬兩給基督教在沅陵建築教堂發展教務。光緒三十三年,美國基督教復初會接手英國教會在沅陵的教務,利用"辰州教案"清政府的賠款,修建永生堂,開始正式傳教。後陸續在花垣、茶洞、保靖、古丈、乾城、所裡和縣內的馬底驿、涼水井等地設立支堂和講道所。外國傳教士20余人,教徒多達1184人。

    在永生堂前,我們見到了一個叫孫秋婵的布道員,這名虔誠的基督教女信徒自2009年從湖南省聖經學校畢業後,就一直住在了永生堂裡,與牧師符德禮、基督教愛國會主席李為珍等一起為信徒講道。而永生堂左邊的牧師樓則租給了鄉下來的一些居民,租金則成為教會“自養”的一種來源。

    “除了每周一次固定的禮拜日活動以外,還有一些不定期的宗教活動,每次參加的信徒都有二三十名。此外,現在還有一些時尚的年輕人把婚禮放在教堂裡舉行,可以過一把西式婚禮的瘾。”孫秋婵說。

    永生堂的對面,有一所宗教文化陳列館,據覃燕介紹是當地發改部門為了保護宗教文化一條街的一些歷史遺存而辦的,裡面有許多彌足珍貴的宗教歷史文化照片,而建於1904年的“韋小姐與海思孟牧師住宅樓”也圍在了裡面。此外,宗教一條街共有10多棟古建築已被列為湖南省省級文件保護單位。

青石板路的巷道

青石板路的巷道

    再向上,還是青石板路的巷道。覃燕卻駐住腳,告訴我們說,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白圓寺,目前香火依舊鼎盛,朝香參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因為縣城建設隔在了文化南路的另一側,我們也就此打住了腳步。

    空落落的巷道無言地訴說著歷史,充滿滄桑的建築多少讓人遙想當時沅陵的社會開放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如今,為了保存這條古風猶存的宗教文化一條街,當地政府正在爭取政策和資金,讓這一宗教文化奇觀早日向世人一展新姿。

推薦閱讀:

北京天壇公園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萬佛鎮國

貴州黃平幽靜典雅的舊州古鎮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趙武大王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