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守護民族的根與魂 品味習近平保護文化遺產三境界

守護民族的根與魂 品味習近平保護文化遺產三境界

日期:2016/12/14 11:49: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昨天是第十一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與魂。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習近平歷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從河北正定到首都北京,他用自己獨特的執政智慧和文化情懷,為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貢獻了巨大力量。著名學者王國維曾用古人詩句,形容治學的三重境界。從地方到中央三十多年來,關於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習近平不斷思考、探索與實踐,也走過了三重境界。

 

  境界一:身體力行保護文化遺產,為子孫後代留存文化火種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是在一塊塊秦磚漢瓦、一件件甲骨竹簡上堆壘而成的。缺少對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傳承就無從談起。不管是主政一方,還是擔任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都把保護文化遺產作為執政理念中一道牢不可破的底線。正因為他的重視,多地多處歷史古跡免遭破壞,而他保護文化遺產的言行,也成為了文物保護史中的精彩一筆。

 

  1982年,習近平來到河北正定任職。這個號稱“趙雲故裡”的冀中縣城有九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各縣屈指可數,卻長久失修。習近平到任後,“不拘一格求人才”,推薦熟悉當地文化的賈大山出任縣文化局長,為正定文化系統找到了合適的“掌門人”。在東晉古跡隆興寺院西側,習近平看到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名碑“本命長生祝延碑”上沾滿泥土,缺乏保護,當即找到主管領導,並提出嚴肅批評。習近平說:“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後人。”

 

  1990年時,習近平在福州任職。福州有兩千多年建城史,自古是東南重鎮,文化遺產十分豐富。習近平到任不久,就保護、修繕了林覺民、謝冰心故居。此後,習近平還對市內的名人故居、歷史建築普遍做了政府掛牌保護。

 

  2000年元旦,新世紀第一天,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就發布了一份重要的省長令:保護三明市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當時遺址尚未定為文物,一家大型企業馬上就要在那裡炸山開礦,習近平接報後緊急批示企業“立即停止爆破”,批示當地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洞穴遺址群的保護”。兩個“立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從炸藥包下搶救了文化遺產。

 

  浙江地屬江南,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在浙江工作期間,習大大足跡遍及浙江全省各縣市區,也留下關心浙江文化遺產的身影:他兩次去跨湖橋遺址考察;專門為浦江上山文化作出批示;為了更好地還西湖於百姓,他三提建議。

 

  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保護情況,也牽動著習近平的心。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來到平安大街東不壓橋,看了玉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展覽和古河堤遺址,沿著修葺一新的河道邊走邊了解河道恢復和四合院修復情況。傍晚,習近平又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燕薊神韻”“國際都會”“日下積勝”等展區,他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前駐足,認真聽取介紹。在珍貴館藏文物展台,習近平提醒因為忙著拍照而離文物過近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

(來源:中國青年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