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順利開展
日期:2016/12/14 21:36: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當我看到普查員們為了登記一兩件文物,不辭千辛萬苦(來到偏遠寺院),我知道這次普查是認真的。”青海玉樹參與普查工作的切嘎喇嘛說。
“用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將竹簡的文字信息保留下來,是對竹簡文字信息的有效保護,有利於竹簡文字的研究與展示,也提高了普查的質量和效率,實現了普查與保護的融合推進。” 參與山東博物館竹簡普查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劉紹剛說。
“如果能將這些東西(寺廟文物)全部數字化記錄存檔,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西藏桑耶寺管會副主任(僧人)普布次仁說。
“有的寺廟文物很多,但大都放在木箱裡,佛像、金銀器等容易受腐蝕。希望通過這次普查,寺廟裡文物的安防保護措施也能一起做起來。” 西藏山南地區普查員卓瑪說。
“雖然錢幣的普查是枯燥無味的,但是能作為一名志願者參與到普查之中也是一段難得的經歷。” 普查志願者曲阜師范大學的趙小珍同學說。
……
他們是我國正在進行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一員,他們一點一點堆砌起了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金字塔,也道出了普查的意義。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是“十二五”期間文物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是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部分)之後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是確保國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措施,是健全國家文物保護體系的重要基礎工作。普查將全面掌握可移動文物資源情況,建立完整的國家文物數據系統;建立文物登錄備案機制,健全文物保護體系;促進文物資源整合利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有效發揮文物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的積極作用。
此次普查從2012年10月開始,到2016年12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普查標准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
目前,普查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並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2012年10月,國務院印發通知,全面啟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並於2013年4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部署,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啟動三年以來,成立了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為組長,發改委、財政部等15個相關部委參加的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培訓、組建了25829名普查員隊伍;撥款4503萬元用於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台建設,落實普查經費4.12億元(2014年)。
據介紹,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涵蓋國民經濟全部行業類別,摸底調查工作歷時近1年,把“文物收藏單位”的概念從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圖書館,擴展至各個行業領域,將文物收藏單位從行業內的數千家,擴展為1.5萬余家,這個數量大大超過了狹義的“文物收藏單位”數量。與此同時,“國有文物”的數量也將會增長。據統計,全國31個省(區、市)各級普查機構共向1020814家國有單位發放了《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登記表》,回收996793份,反饋率為97.65%。其中15237家單位反饋有文物,約占全部國有單位的1.53%。按隸屬關系統計,中央屬單位335家,省屬單位799家,地市屬單位2231家,縣區屬單位9955家,街鄉屬單位1252家,其他單位665家。
作為本次普查的對象,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等各類國有單位法人根據實施方案,統一部署,積極推進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開始後,國家文物局先後與中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國管局、全國政協辦公廳、文化部、教育部、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宗教局、檔案局等中央部門專門研究推進普查事宜,與文化部、教育部、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民政部、國資委、檔案局、銀監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建立健全普查工作機制,推動重點行業、系統的普查工作。
各部門各系統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部署,為規范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保障普查質量,提出本部門參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並展開了部門系統內動員部署暨培訓會議,配合普查機構進行普查登記和登錄,扎實推進普查工作。
根據普查“統一平台、聯網直報、一次入庫、分級審核、動態管理”的技術路線建設成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台。2014年6月10日,正式上線啟用。支持全國2萬多家收藏單位、20萬專門用戶根據賬號及管理權限,按照實名制方式對藏品進行在線登錄和動態管理,依托文物數據庫提供公共服務。同時為登錄文物生成各自專屬、唯一的22位全國可移動文物登錄編號,建立起“文物身份證”和信息管理體系。編號、測量、記錄信息、拍照、整理、登錄上傳……一件文物經過多個的環節才能完成它的普查之旅。
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國共登錄藏品3956.8萬件(合計1385.9萬件套),上傳電子照片120483萬張,數據存儲量達82968.24G,並以每天大約6至8萬件的速度增長……
通過普查,原本不被視為文物的物件,文化內涵被認定,成為珍貴文物資源;原本認識不清的文物被重新解讀;文物系統外文物被認定、記錄。在普查過程新發現新驚喜不斷,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可期。
據介紹,目前國家文物局正在探索建立國家文物登錄制度,將普查中建立的文物信息登錄機制轉化為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信息登記、更新、管理的常態化和基礎性的工作。各國有單位新發現、新入藏的文物,可按登錄制度要求,自主向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門申報,建立動態管理的國家文物資源庫,加強文物資源保護、管理、利用。(徐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