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首個仿真研究平台落戶敦煌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首個仿真研究平台落戶敦煌

日期:2016/12/14 11:49: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長期以來,因無法預知多種自然、環境因素對石窟與壁畫等文物的影響,其保護研究長期處於被動的搶救性階段,而隨著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首個仿真與模擬試驗技術平台在甘肅敦煌“落戶”,將來文物保護將轉入“主動”預防階段。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由敦煌研究院承擔的“多場耦合實驗室”目前已完成封頂並通過驗收。它一改過去實驗室裡只能滿足某一種單因素的試驗模擬,將來可同時模擬光照、降雨、風等多種因素對文物的影響,對文物預防性保護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     據了解,多場耦合實驗室可模擬溫度、濕度、日照、降雨、降雪及水鹽運移等各種環境條件,並可在試驗裝置的基礎上,研發文物樣品或模擬樣品的材料和結構的基本熱學、力學、收縮、徐變及損傷等特性,開發接近自然環境下的文物劣化和相關保護研究的試驗方法,並提出有關方法和標准。     王旭東說,多年來,敦煌研究院等國內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對敦煌石窟和壁畫等病害機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多重環境因素影響下的保護研究無法實現,多通過無損測試和小型試驗模擬的方法進行,一旦放大到了現場,就不是實驗室那種效果。     “它是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第一個這種類型的實驗室,如此大規模在世界領域也沒有聽說過。”王旭東談及多場耦合實驗室未來用途時表示,希望它成為開放的平台,不僅是用於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包括中國乃至國際的文物保護專家,都可以來此工作,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的多場耦合實驗室,將於今年年底投入試運行。 (來源:中新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