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和記洋行辦公樓修繕一新曾聲援“五卅慘案”大罷工_中國文物網-文

和記洋行辦公樓修繕一新曾聲援“五卅慘案”大罷工_中國文物網-文

日期:2016/12/14 21:34: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脫胎換骨]
  純鋼結構替換混凝土骨架
  一百年前,坐擁得天獨厚的江岸線,南京下關的外灘是近代窗口開啟之地。民國時,外灘最熱鬧的大馬路更是堪比繁華的夫子廟。然而,隨著水路漸漸沒落,曾經繁華的南京外灘也開始沒落,漸漸淹沒在亂糟糟的棚戶區裡。如今,經過幾年的危舊房改造,南京外灘已經舊貌換新顏,濱江商務區的26處文保建築,近半已經得到修繕。
  作為南京開埠後外國資本家在下關開辦的第一家工廠——和記洋行,其緊鄰河堤的英國總監工辦公樓舊址正是其中的一棟。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兩層的該辦公樓舊址,為混凝土鋼筋結構,立面是水刷精美窗套和窗飾,線腳挺括,具有典型的英國折衷主義的特征。目前,這棟建築內外已經基本修繕完成。英式的紅色門套及門釘非常洋氣,而青灰色外立面,民國風盡顯,非常莊嚴雄偉。站在二樓之上,西面朝向長江,北面可遙望南京長江大橋,視野非常開闊。
  “這幢建築兩年多前就做好了修繕方案,但大半年前才開始動工。”負責修繕方案的著名民國建築保護專家、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周琦教授介紹,1913年,大名鼎鼎的姚新記營造廠在此承接建築工程,建起了一批廠房,包括水廠、棧橋、碼頭,占地40余公頃。至今還有一些建築物聳立在廠區,其中建於1915年的英國總監工辦公樓,是英國風格裝飾的民國建築。這棟樓的歷史藝術價值突出表現在其西、南立面入口門廳及窗套的精美裝飾上。對重點部位的保護修繕及恢復是本次修繕工程的重點之一。修繕按歷史原樣清洗、復原建築西、南立面重點保護部位花飾及線腳,破損處采用原工藝修復。“最難的難點,是用純鋼結構替換原來的混凝土大梁及骨架,相當於給建築脫胎換骨。”
  一位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當時為了查看建築內部的牢固程度,甚至在牆上打了不少用於檢測堅固度的洞,勘察建築內部混凝土的損毀情況。
  [震驚中外]
  洋行工人曾聲援“五卅慘案”大罷工
  所謂“洋行”,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外貿公司雛形,舊指跟外國商人做買賣的商行,後多指外國資本家在中國開設的商行,是外向型經濟的早期模式。和記洋行由英商於1860年在中國香港創辦,以經營布匹、雜貨和食品為主,20世紀初業務擴展到內地,並在上海、青島、南京等地建有多個洋行,統稱和記洋行,其中以南京的和記洋行規模最大。
  南京市鼓樓區檔案局有關人士介紹,1911年,英國倫敦“合眾冷藏有限公司”(又名“萬國進出口公司”)的老板韋斯特兄弟派大班馬凱司和買辦韓永清、羅步洲到南京,在下關金川河兩岸籌建“江蘇國際出口有限公司”,俗稱“英商南京和記洋行”,或簡稱為和記洋行、和記蛋廠。和記洋行主營冰蛋、凍肉、家禽及野味出口業務,初期只有幾幢白鐵皮平房,短短幾年就迅速擴建了蛋廠、殺豬廠、宰牛廠、雞鴨加工廠、冷氣房、廳子房、箱子房、炕蛋房、機器房、爐子間、制罐廠、火腿廠、熬油廠、制革廠、羽毛廠、飼養廠等,成為當時南京最大、最現代的食品加工廠。
  和記洋行至1922年已發展至占地52公頃,每年生產旺季,日屠宰生豬3000頭左右,加工雞鴨2萬余只,蛋制品產量100余噸,最高達300噸,年產量5萬噸。雇傭中國工人達四五千人,最多的1919年達1萬余人。其地於金川河南岸,東至仙橋,西至老江口,均為和記洋行所占。
  然而具有殖民買辦性質的工業企業,也讓這裡的先進夾雜著屈辱。這裡也成為南京工人階級反帝反封建反剝削反壓迫斗爭的前沿。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在共產黨員宛希俨、曹壯父等人領導下,和記洋行成立了罷工委員會和各界救濟罷工委員會聲援上海。隨後,英商將早就准備好的英艦海軍陸戰隊的士兵開進工廠,並向工人開槍射擊,打死、打傷工人數十名,當場逮捕工人百余名,制造了著名的和記“下關慘案”。
  血染煤炭港的“四·三慘案”以及震動民國朝野的“四·五護廠運動”,都是那個飄散的年代,和記洋行裡萬千貧困中國工人發出的震天巨吼,也讓廠房舊址上空有著念念不忘的回響。這段歷史,也被寫進過教科書。
  [風光往昔]
  火車可以直接開進
  和記洋行
  1956年,和記洋行一度因償還債務轉讓給了上海大華。後經國務院批准,由商業部投資一千萬元,並利用其原有的設備建成了南京大型肉類聯合加工廠。
  南京肉聯廠肯定也想象不到老東家和記洋行所經歷的商海浮沉:上世紀50年代,隨著和記洋行英商撤回香港,全國各地的和記洋行都逐漸淪為二三流的洋行。在上世紀60年代的股市風雲裡,和記洋行一度風光了一把,成為商界中備受矚目的商業巨擎。孰料,70年代和記洋行過度擴張急轉直下,最後被長江實業的李嘉誠收購,並與“黃埔船塢”合並創立了今天的“和記黃埔”。李嘉誠也借此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肉聯廠算是南京最早的‘外資企業’。”曾在南京肉聯廠工作的老職工張慶告訴記者,當年廠裡建造的萬噸冷藏庫,號稱亞洲第一冷庫,容量龐大,被稱為“南京的北極,冰凍世界”。廠裡還擁有自己的自備水廠、發電間、趸船碼頭、棧橋和小火輪。這個小火輪在當年可是非常“牛”的。內銷出口的火車可以直接從南京西站開進廠裡。“當年肉聯廠生產的凍鮮肉行銷全國並出口,為保證快速、無污染到達目的地,產品的裝卸非常考究。出口凍鮮肉就有鐵軌通到冷藏車間門口,直接裝到火車皮上運走,每片凍肉都用白布包纏,非常衛生。其他援外物資也多從車間直接裝上火車運出,很少再經汽車裝運的。而由江海河湖運輸的產品則由貨船直接駛到連著長江的肉聯廠後門碼頭,像大連等地來的海產品就是用冷藏船運至肉聯廠碼頭再入冷庫。”
  南京肉聯廠機房內曾保留不少蘇聯、英國、丹麥等國家的機器,後來使用的機器多為上世紀70年代大連生產的機器。建廠數十年來,南京肉聯廠生產不斷發展,肉食產品遠銷海內外。後來經歷改制等變遷,南京肉聯廠已整體搬遷。
  憶往昔,和記洋行同那個時代其他民族工業企業一樣,經歷了由盛轉衰再獲新生的變化過程。周琦告訴江南時報記者,和記洋行英國總監工辦公樓是政府在管,而廠區其他范圍則是中冶公司的地盤。
  記者了解到,未來,中冶擬利用廠區舊址,在片區內打造融合了科技、濱水、創意、文化、時尚、娛樂體驗等商業元素的“中冶和記洋行工業舊改”項目。這棟辦公樓有可能出租給中冶用作辦公用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