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走私、赝品充斥文物市場 專家建議民間文物分級

走私、赝品充斥文物市場 專家建議民間文物分級

日期:2016/12/14 21:43: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o,N,GO;? a!ey02007年全國的藝術品拍賣行拍出的官窯瓷器高達2萬件,2006年到2009年拍出的乾隆年間玉玺也多達100方。然而事實上,從皇室外流到民間的乾隆玉玺只有3方,盜墓、走私、造假、交易混亂,是目前民間文物市場的四大問題……這是北京大學資源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彥君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而在北京,潘家園是很多剛涉足收藏領域的買家的“聖地”,但其中物品魚龍混雜。甚至在這裡有個不成文的“行規”:買到赝品不算上當,只當交學費。99古建網 GDt x;b!]

,P e:T8a7@B8m:M IN;_0面對混亂不堪的民間文物市場,近日由國家文物局出台的《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建立民間收藏文物定級的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相關定級工作。曾經在文物保管一線工作過的李彥君介紹,根據國家文物局的統計,1990—2000年被盜的古墓有20萬座。而像河南、河北、陝西這些文物大省,幾乎到了“無墓可盜”的地步。

b Su U$DD2sC#q%~0 99古建網 o.Dk"KhC+b

偷盜的文物會以各種渠道流入市場。“尤其是改革開放後,走私日趨嚴重。”轟動業界的《誰在收藏中國》一書作者吳樹稱,曾有文物販子說過,自己在長達10年的走私中從未失手,方式大致有3種:一是自己攜帶,比如頻繁往來於廣東、香港兩地,趁機與邊檢人員混熟,使檢查淪為“走過場”;二是雇傭邊境附近的“文物帶工”,這些人不僅熟悉地形,而且有著極其復雜的社會關系。此外,將文物交給經常往來內地與港澳的菜農,藏在菜筐中,成功率也非常高。

1cg9g @+NBy-?E0

8P C c+?X0“走私已經大大擾亂了市場,而‘赝品’則更加瘋狂。”李彥君說,很多假文物都打著“高仿工藝品”的名號,卻賣出高於工藝品很多的價格,目前雖然沒有辦法統計它們的數量,但相關個案早已屢見不鮮。

#V1s^ u0U,d b0

P@6u)m&p^d%d2Oy0“確立民間文物定級機制,可以很好地規范市場並遏制相關犯罪。日本的‘文化財產保護委員會’就是一個監管民間文物流通的機構,專家會根據文物的年代及價值予以定級,最高等級的文物被稱為國寶,轉由博物館等專業機構保管。而目前我國的民間文物定級,僅僅在政策上予以肯定,並未頒布實施細則與方案,比如如何定級?由誰來定級?”作為中國最早主張“民間定級”的專家,李彥君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國家將全部文物分為四個等級:三級以上(含三級)為國家級文物,禁止買賣、走私;四級為一般級文物,民間文物亦在此列,由於缺乏有針對性的監管,才導致了上述種種問題。99古建網t!R#S)UR0j"bzF2Z v

99古建網[1?C;w jRO Z

“我建議可將民間文物分為十級,第十級為最低一級,按照文物的存世量、技術水平、價值尺度、保存狀況等要素綜合考量,逐級區分。”李彥君說,但這項工作的開展面臨兩個難題:其一是缺乏界定標准,其二是專家團隊模糊。99古建網+V u9?8l?~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