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園林部門將重新為1263株“綠古董”挨個查健康

園林部門將重新為1263株“綠古董”挨個查健康

日期:2016/12/15 1:19: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總統府林森手植的雪松、東南大學的六朝松、枝條盤龍的古紫籐、爬牆虎……昨天,南京市園林局開始第五次為古樹名木“摸家底”。此次普查為期一年。與以往不同的是,樹齡80歲以上的民國老樹將被列為古樹名木的後備資源、建立健康檔案。即日起,現代快報開通古樹名木熱線,市民有線索可撥打96060。通訊員 徐永洪 現代快報記者 余樂

  將對1263株“綠古董”重新摸底

  從1982年起,南京開始為古樹名木“摸家底”,先後有四次普查。最近一次的普查在2008年,那次共1263株古樹名木登記在冊。不過,300歲以上的“樹神仙”,只有39株。

  由於城市建設、空氣污染等因素,不少古樹的身體進入“亞健康”狀態。“此次普查,首先要對在編古樹名木重新摸一遍底。”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賀永順說。如現代快報獨家報道過的編號“062”的雪松,是南京最大的一株,因管養單位澆水過多死亡。還有“安家”在下關碼頭的一株古樹銀杏,市民在工地上發現時它已岌岌可危,當記者第二天趕赴現場查看時,它已經移植別處,消失不見了。

  園林部門將重新為1263株“綠古董”挨個查健康,如果出現長勢衰弱、死亡或移植別處的現象,將及時更新檔案、簽訂養護責任書。南京的“綠古董”,一半以上分布在中山陵、雨花台風景區等地,市園林局將和相關主管部門加強溝通,爭取於明年3月底前為古樹名木建立“電子戶口”,實現信息共享。今後,再有城建項目施工,相關部門一旦從信息平台上發現古樹的身影,會考慮在規劃中及時避開。

  普查范圍擴至江寧、江北等郊區

  在全省范圍內,徐州的“綠古董”有4394株,滿300歲的有252株,而南京只能算中等偏上水平。

  “南京擁有2500年建城史,古樹名木總數卻與此不太相稱。”這讓賀永順很遺憾,他解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來因為南京城建速度太快,二來,近一半古樹名木並不在園林部門的日常管養范圍內,而是散落在各大景區和居民的房前屋後。而且,主城區的古樹名木數量一直有限,古樹,更多散落在偏遠區域。

  “以往的古樹名木普查主要集中在主城,而此次普查的重點之一便是擴大普查范圍,把眼光放在南京的11個區。”賀永順說,江寧、江北、高淳、溧水等偏遠區域尤為重要,同時根據工作實際和樹木價值,適當擴大到區以外的公園景區和歷史文化名村范圍,尋找散落在民間的“遺珠”,經過專家論證和鑒定,報請市政府進行審批,然後掛牌。

  80歲以上的老樹納入“後備隊”

  民國懸鈴木(俗稱“法桐”),對於南京而言太重要了。不過,它們只有80多歲,資歷尚淺,不足以列入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名錄。

  根據去年公布的《南京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20)》,“中山大道”、長江路一帶歷史文化保護風貌區的民國懸鈴木,已經列入了南京古樹名木儲備名錄。這意味著,給它們撐了一把綠色“保護傘”。不過,仍有不少民國時期植下的樹種亟須得到保護。

  最委屈的,應該是陵園大道上的那些民國懸鈴木。高足有30米,濃陰蔽日。“中山陵建陵時植下的一批樹木,不少未滿100歲的珍貴樹種都作為名木被尊為‘綠古董’。”一名園林專家告訴記者,如陵寢周圍的圓柏、雪松等。不過,陵園大道上的懸鈴木,連准古樹名木都不是。這名專家推測,可能和南京的懸鈴木數量太多有關。

  今後市民們再也不用為它們擔心了。此次普查,年滿80歲的民國樹木將全部列入“後續資源”進行調查、建檔。如此一來,不少民國時期的老樹,都能理直氣壯地跨入准古樹名木的門檻。一名業內人士說,在第三次古樹名木普查時,他們曾在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一個古老的“家族”,包括龍柏9株、石楠3株。“天文台歷史悠久,又經歷過戰火,這些老樹肯定經歷過不少滄桑。”他說,單從遒勁的樹根就能看出,這批樹植於建陵初期。遺憾的是,由於年齡不夠格,這些老樹最終落選。“這次選拔後續資源,我們決定將它們再次進行申報。”

  哪裡有古樹

  尚未掛牌保護?

  請撥打96060熱線告訴我們

  “南京城經歷了太多變遷,這些古樹突破建設的干擾存活下來,實在不易。”賀永順說,他堅信這些古樹背後都有故事。不過,古樹名木普查涉及面很廣,他請市民們和企事業單位盡可能提供古樹信息。

  此次古樹名木普查將持續至明年3月底,完成調查、核實、登記、鑒定、拍照、建檔、掛牌等一系列工作,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即日起,現代快報開通古樹名木熱線,如果您知道哪裡有尚未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請撥打熱線96060告訴我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