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王昌榮: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

王昌榮: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

日期:2016/12/14 11:49:1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台州市委書記王昌榮在椒江區調研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作時強調,在新一輪城市化進程中,要突出本地特色,精心規劃布局,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抓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修復和開發工作,留住老街風貌,激發老街活力,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彰顯城市文化。台州市領導葉海燕、單堅、陳祥榮等參加調研。

“台州文化底蘊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只有保護傳承好這些文化,才能更有凝聚力、競爭力。”半天時間裡,王昌榮實地考察了葭沚老街、衛溫首航遺址、章安老街和海門老街,並調研了九子山景區規劃。他指出,歷史街區是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和縮影,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是百姓留住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工作,不僅對提升城市競爭力、推進城市轉型發展有重大意義,在滿足老百姓懷舊情感需求、促進民生改善上更具現實意義。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把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修復、開發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謀劃,全力推進,使歷史文化街區鑲嵌在台州的山、海、水、城中,實現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時尚相融合。

王昌榮強調,要進一步摸清資源,篩選一批底蘊足、環境好、有保護價值的街區或村落,有側重、有計劃地實施歷史文化遺存保護,深挖歷史內涵,修繕歷史建築,恢復重要歷史遺跡,充分展示台州的“老味道”。要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原有肌理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修繕,盡可能地恢復街巷、樓房等建築物的歷史風貌,延續古建築的生命力。要結合商業、文化、旅游等元素,使歷史傳承和時代發展相銜接,根據各歷史文化街區的不同特色以及各商圈的差異化定位,進一步挖掘文化新內涵、創新商業業態、完善旅游設施配套,實現文化街區和商圈協調發展新格局。

王昌榮強調,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全力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各項工作的落實。要在整體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片區、項目等專項建設規劃,加大引導、組織、招商力度,做到建設一片、發展一片、成功一片。要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上下齊心,形成廣大群眾共同支持、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努力將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台州城市文化的一張靓麗名片。

又訊:

台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9月6日主持召開市政府第六十二次常務會議,討論《關於進一步完善台州市區居民住房保障有關政策(送審稿)》《台州市國家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送審稿)》《關於台州全方位參與中德合作的若干意見(討論稿)》《台州市市級機關事業單位辦公用房統一管理暫行辦法(討論稿)》《台州市科學技術發展“十三五”規劃(送審稿)》《台州市“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送審稿)》《台州市區水系概念性規劃方案(討論稿)》。

會議認為,完善台州市區居民住房保障政策,有助於進一步完善台州市住房保障體系,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基本住房需求。會議對政策涉及住房保障對象的申報范圍、戶籍條件作了調整,並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住房救助職責。

會議指出,民營經濟是台州發展的根本。開展國家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試點,要按照“投資便利化、創業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金融服務創新、基礎設施投資改革、社會領域投資破障、轉型升級提升”等四大行動,優化“小資本對接大項目,大資本服務小企業”的發展模式,為全國民間投資體制機制改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會議明確台州參與中德“經濟和科技、教育合作和人才培訓、城市合作和文體交流”等領域11項具體合作內容。會議指出,要重點推進中德(台州)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建立台州參與中德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探索設立中德合作產業基金,支持台州與德國中小企業合作發展。

會議指出,台州市級機關事業單位辦公用房要按照“厲行節約、統籌配置、規范管理、提高效益”原則,實行統一的權屬登記、調配管理、維修改造、規范使用,有關部門加強管理與監督,優化辦公用房資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會議認為,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會議明確“十三五”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十大指標、九大工程和重點任務等,強調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文化環境,為推進“制造之都”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

會議指出,“十三五”扶貧開發工作要以鞏固“消除4600”成果和實現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為主要目標,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會議明確“十三五”扶貧開發的對象范圍、重點項目建設及扶貧搬遷計劃等,強調要深入實施扶貧開發“一三五工程”,加大組織保障,力爭成為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標桿地市。

會議要求,台州市區水系治理要按照“遵循自然、顯山露水,通達江海、河湖相連,人水和諧、和合發展”理念,堅持以水定城,努力構建“三橫三縱”骨干河網快速排澇格局和“五湖四環、一廊多帶”水利風景慢游體系,實現“水運呈環、連通山海,乘舟穿城、游玩山水”的全域水利風景旅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