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青巖古鎮攻略:行走在歷史中
日期:2016/12/14 10:21: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裡。這是貴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鎮之一,游客來到這裡,立即就會感悟到悠悠古韻。
青巖古鎮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巖位於廣西( 微博 )入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設傳遞公文日"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於雙獅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變為"青巖堡"。天啟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7年)時領青巖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公裡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為"王城"音譯漢語為"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巖城的雛形。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巖堡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裡(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歷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牆、石砌街巷。於今青巖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
作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亘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跡隨處可見。交錯密布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築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貴陽至青巖28公裡,至黔陶40公裡,至高坡60公裡,可乘客車由貴陽——花溪——青巖——黔陶——高坡,客車站每日有班車前往。也可乘車至花溪,再由花溪轉乘開往青巖,黔陶、高坡的專線車。
推薦路線:狀元府第—天主教堂—李克農曾居地—周恩來父親居住地—慈雲寺—迎祥寺—百歲牌坊—節孝牌坊—定廣門—古驿道和古城牆。
特別提示:小鎮有很多“紅領巾小導游”免費為游客講解景點,感覺很親切。可以品嘗地道的農家菜,喝苦丁茶。賣新鮮豆漿的街邊小店用古老的石磨磨豆漿,五毛錢一大碗。
旅途帖士
游覽
古建築、萬壽宮、川祖廟、雲祥寺、鳳鳴寺、趙國澍祠、文昌閣;白石雕刻牌坊、趙彩章百歲坊、趙理倫百歲坊、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古城牆、城牆上築有了望樓和炮台目前古鎮尚在開發之中,許多景點還有待修繕,因此,游古鎮不要錢,只有兩三個景點收門票,票價3元。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花溪區南郊,距貴陽市區29公裡。散客可乘坐中巴車由貴陽客車站經花溪到達古鎮,票價4元,或者,由花溪客車站乘坐中巴車到達古鎮,票價2元。
購物
赤水竹工藝品
赤水竹工藝品生產歷史優久品種門類多樣,工藝水平較高。主要竹工藝品有竹編、竹雕、皮雕、浮雕、根雕、透雕、漆飾等。
赤水竹工藝品主要以楠竹為原料,車削成型,精工烘烤,繪制、雕刻或編織山水,蟲魚、花草、人物、禽獸等各種圖畫,上漆或原色而成,具有濃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是一種居家和旅游的精美工藝品。
竹制竹筒,茶筒:品種、規格繁多,圖案造型各異,精制美觀,造型別致,色澤金黃淡雅。彩色和浮雕相同,玲珑莊重,富於生活氣息和玩賞價值。年產量20多萬個。
竹雕:主要以楠竹根、莖為材料,種類有皮雕浮雕等,雕刻手法有傳統和現代之分。
玉屏蕭笛
玉屏蕭笛為“貴州三寶”之一,創始於明萬歷年間,因其音色優美圓滑,做工精湛細膩而獲1886年倫敦國際博覽會銀獎,1923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吃羊肉粉最講究的是吃原湯味。一般說,遵義居民喜歡選擇思南縣一帶產的矮腳山羊,因為這一帶山羊肉質細嫩,腥臊味少。當天宰殺剝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鍋。熬羊肉湯時先將鮮羊肉放入鍋中,小火慢炖,羊肉湯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除去肉和骨之外,再用一兩只母雞,佐以少許冰糖,這樣的湯尤為鮮美。
豆腐圓子
豆腐圓子是用豆腐捏成圓球狀,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鍋裡微微一炸,出鍋的時候黃燦燦的。趁熱蘸點貴州特有的沾水,再整個兒放入嘴裡,外脆內軟,甜中帶辣,確是極品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