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法門寺發現一座小塔並清理出稀世珍寶的情況

法門寺發現一座小塔並清理出稀世珍寶的情況

日期:2016/12/15 1:21: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這座小塔應叫“法門寺及其地宮出土唐代精捨”。法門寺在陝西扶風縣境內,在縣城北部約10公裡的地方,名曰崇正鎮中。佛家把世上一切的標准叫“法”,“門”即是眾聖人入道之通處。眾生煩惱之事很多,用佛家語言說即有八萬四千多個煩惱,佛說即有八萬四千多個“法門”可以解決。中國建立法門寺還是第一個,佛堂中藏有如來捨利,這是當年由皇帝送來的入寺供養捨利,到五代時兵火連天,捨利被僧人攜去。

法門寺在寺內建有法門寺塔。法門寺塔原為木塔,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崩塌,萬歷七年(1579年)重修時,把木塔改建成十三層磚塔,稱為釋迦牟尼的“真身寶塔”。塔因地基關系已倒塌,在清理地基時,在塔基的地宮發現一座小塔,為唐代原來建造的。但是法門寺塔從平面來看,外圍做方形,為清代維修的痕跡;而內部有一層為圓形的,這是明代塔的基礎;中間還有一圈方形的即是唐代塔的基礎,其中有一個南北的通道,這個通道則是唐代的。由此說明此塔從唐代開始經過宋、明、清時代,如今是為明塔。當明代塔倒塌之後,又進行維修,按原樣重新建來一座塔。 

1981年8月24日上午,本來已於清順治年間因地震而傾斜裂縫的塔體,坍塌崩裂。1987年重修時,在寶塔地宮內發現佛指骨捨利4枚,其中一真三假,外形相似,只是佛真身指骨更有骨質感。世界上唯一的一枚佛指骨捨利的發現震動了中國佛學界和考古學界。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文物,計有金銀寶器121件、琉璃器17件、瓷器16件、石質器12件、漆木器雜器19件、珠玉寶石等約400件,還有大批絲織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