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巴塞羅那市政府對所有需要保護的建築建立了一個十分詳細的名冊

巴塞羅那市政府對所有需要保護的建築建立了一個十分詳細的名冊

日期:2016/12/15 1:34: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與巴黎市區內讓人看得眼花缭亂的“奧氏”建築不一樣,在這裡,你可能剛從琉璃瓦玻璃幕牆的現代寫字樓裡出來,轉個彎,不經意間又鑽入了一座15世紀的哥特式古建築中,時空穿越,讓人流連忘返。早在170年前,這座城市的每一座建築都得到了妥善保護。巴塞羅那這座千年古城,為此上演著一個讓世人著迷的“雙城”故事。你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海鮮飯和沙灘日光浴,也可以欣賞到畢加索、高迪、米羅等人的傑作。這一切源於上世紀80年代巴塞羅那對舊城區大規模的改造,並借助1992年第25屆奧運會的舉辦,巴塞羅那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至今,舊城改造在這裡都沒有停止。

    7000套公寓連浴室都沒有,幾家人才共用一個,人均綠化面積只有0.2平方米。隨著老城區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差,有錢的人慢慢搬走了,人口急劇減少。到1991年舉辦奧運會之前,這裡只剩下9萬多原居民。此外,市中心的街道越來越狹窄,社會治安問題日益嚴重。 在巴塞羅那奧林匹克廣場的沙灘上,40多歲的市民梅爾?如特享受著日光和涼爽海風,她微笑著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對巴塞羅那已經失去了信心,奧運會之後,巴塞羅那漂亮了一百倍,我們對這座城市充滿了自豪。細致到了每一扇窗、每一面牆,正如巴塞羅那歷史建築與藝術遺產保護局局長約迪?羅根特所說:“畢加索的畫,米羅的琉璃瓦雕塑,擺放在哪裡,都是一樣珍貴,但歷史建築不一樣,放在巴塞羅那和放在馬德裡,它的意義和價值絕對不一樣。

    一半的人是屋主,他們會盡量就近安置,重新安置的房子不會很偏,拆來拆去還是要住在同一個區內,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咖啡館,熟悉的鄰居,“要拆的房子一般都是危房,環境很差。”她告訴記者,新房子有電,有水,有漂亮的綠化,很少有人不願意搬走,如果有人實在不願意走,主要是一些老人,相關部門會一個個跟他們談,協商解決,幫助他們搬家。在巴塞羅那,老建築與新建築和諧相處,這種融洽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但又不會讓人感到突兀。這一切歸結於巴塞羅那對老建築精心的保護和“以舊修舊”的城市改造原則。一定要對老建築小心翼翼地去保護。正如約迪?羅根特所說,這些建築不同於雕塑、繪畫,放到不同的地方,價值絕對不一樣,它們就如散落在巴塞羅那城市裡的珍寶,需要精心地保護起來。毫不猶豫地拆除一些老建築,只為某一個樓盤開發或某個市政工程來讓出一塊地方,拆起來容易,但拆過之後再想找回就不可能了。

    巴塞羅那市政府成立了一個由技術人員、歷史學家、社會人士等組成的團隊,對所有需要保護的建築建立了一個十分詳細的名冊,涉及3000多幢建築,每一幢建築就如人的檔案一樣,從“身高”、“出生日期”到“個性”等等都記錄在案,並公布在巴塞羅那市政府網站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巴塞羅那對D級建築的保護,這些建築並不具有文物保護的價值,但卻是很多巴塞羅那人抹不去的記憶,它可能只是某條街道上老人兒時常去玩耍的小房子,或者年輕人經常去談戀愛的一個牆角,同樣它也不能隨意被拆除。 10個行政區由10個不同的公司來開發,這些開發公司大多屬於巴塞羅那市琉璃瓦政府成立的公立企業,其中有官員,也有雇員。不過負責CIUTATVELLA改造的巴塞羅那歷史中心區推廣有限公司是公私合營,其投資六成來自政府,三成來自銀行、服務業、電信公司,還有一小部分是來自私人。這也是開發公司需要面對的問題。卡梅?瓜爾說,公司投資的大部分是公益事業,每年都會有一小部分收益,要照顧私人投資,在SataPere區,在集市旁邊就有商鋪,公司將其出售,這樣就有了收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