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築攝影再現“匠心”

古建築攝影再現“匠心”

日期:2016/12/14 11:47: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日前,由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主辦,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協辦的“雪花純生匠心營造”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戶牖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此外,北京賽區征稿活動獲獎名單也於近日揭曉。依往年慣例,今年在北京賽區評選出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共計12名,其中主賽區一至三等獎共6名,大學生賽區一至三等獎共6名。

細節承載匠心態度

匠心營造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已經舉辦了八屆,每屆都通過獨特的主題設定切入點,將沉澱千年的中國建築古典美從模糊的遠景拉入公眾的視野。憑借古典建築的韻味與詩心匠意,截至去年吸引了360余萬人參與,累計投稿量超過670萬幅,是目前全國規模大且極具影響力的古建築攝影賽事。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大賽首次增設了大學生賽區,即面向所有在校大學生征集作品。截至8月1日截稿時, 來自大學生賽區的作品量近78萬幅,占投稿總量的35%,在數據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古建築的濃厚興趣。

隨著八屆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的成功舉辦,越來越多的人對這些古建築細節構件產生了濃厚興趣,並通過尋找與拍攝,感悟到這些古建築細節背後“匠心營造”的精神態度。正如一位攝影師所說,“隨著拍攝過程中對建築本身和背後文化的了解,越發感覺到其魅力所在。它不僅是許多傳統文化的載體,更凝結了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

今年的大賽主題——戶牖,是繼“斗拱”之後,再次聚焦於古建築的細節構件,無論是其通風采光的功用,還是其精雕細琢的精美,都深刻地體現出中國古代匠人對美的“匠心”,因此,在中國的古建築中占據非常特殊的重要性。

此次大賽共設有“古建·傳承獎”和“匠心營造·戶牖獎”兩大類共計80個獎項,“古建·傳承獎”旨在將現存的各類中國古建築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下來,題材不拘泥於建築本身,更強調建築與環境、建築與人文之間的關系;“匠心營造·戶牖獎”則希望引導參賽者通過 “戶牖”這一古建細節,去感悟其中 “匠心營造”的情懷和態度。其中,“戶牖”類參賽作品高達82萬幅,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古建築細節構件。來自建築、攝影領域專家組成的大賽評審團,最終評選出包括“古建·傳承獎”和“匠心營造·戶牖獎”兩類共計80個獎項,大賽評委之一、建築學專家樓慶西表示,古建築的細節更能深刻地揭示古建築的文化和美感,這無論是從古建築的角度,還是從攝影師的角度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主題,今年經過幾百萬人的努力,拍攝出了各種類別的戶牖作品,十分豐富。

北京成戶牖攝影“富礦”

“戶牖”意指房屋的門和窗,即古建門、窗,猶如中式建築的七竅,集采光、通風、保暖、隔斷、觀景、遮擋、裝飾等多種功能於一身,其功能、形制、工藝、材質與西式建築迥異,不同種類的戶牖,也隨著地域變化顯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美感。北方有山西大院門窗,南方有浙江民居門窗,此外,廣東隔扇窗、多彩花哨的福建窗戶、安徽績溪胡氏宗祠門窗,以及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極具特色、雕刻精美的院門裝飾。

據大賽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多為木質構件難於保存,往往能留存於世的戶牖大多為明清所制,北京作為明清古都留下來大量的舊朝古建,擁有得天獨厚的戶牖構件資源優勢,宮殿戶牖、園林戶牖、廟堂戶牖、民居戶牖形制多樣、種類豐富,因此成為戶牖攝影的“富礦”。“老祖宗們為北京地區的參賽攝影師們預留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從提交作品的豐富性、多樣性上可見一斑”。
       據介紹,當年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大師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帶領營造學社團隊踏遍了祖國的千山萬水,為後人留下了中國古建築營造法式的寶貴遺產。“如今這份厚重的學術遺產是時候走向民間、走向大眾。”業內人士表示,匠心營造中國古建築攝影賽事通過攝影的方式,將我國古建築的經典之作進行記錄與再創作,以便於專業人士能夠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建築藝術與人文美學,並促進對未來建築藝術的思考和重構。同時,主辦方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也倡導公眾關注身邊的古建築,記錄下古建築之美,用鏡頭展現中華古建築的獨特魅力和匠心精神。於古建中品味匠心,於拍攝中傳承中國文化之本。

雪花啤酒北京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記錄我國古代建築美學,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去了解古人的匠心精神,使燦爛的中國古建築文明帶給現代人無數啟發,從而推動整個社會保護古建築,傳承古建築文化,並逐步將其發展和創新,令大家欣賞到中國文化之本,這才是古建築攝影大賽最核心也是最主要的意義。”本文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