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福建父子兵助力番禺古建築修復

福建父子兵助力番禺古建築修復

日期:2016/12/14 11:24:2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兒子張培欽(左)和父親張耀財 王豐攝

 

        7月28日,隨著陳氏大宗祠善世堂儀門的修復完工,標志著陳氏大宗祠的修復工作接近尾聲。記者在修復工地上見到兩位來自福建五峰的藝匠父子張耀財和張培欽,父子倆一起來到番禺,為番禺古建築的修復傾注了自己的心血。

        “這是儀門上的抱鼓,如果一個人雕琢要12天,我們父子一起來做時間就可以減半了,這可以加快修復進度呀!”今年51歲的張耀財對記者說:“我是2013年12月拿到修復圖紙,便與番禺結緣,2014年春節開工,一年多來,為了修復古建築,往返與番禺和福建五峰村,按照修復進度,在五峰雕琢石雕作品。說實話忙著修復工作,真沒有時間好好看看番禺是什麼‘模樣’。為保證修復工作我還帶來了考取福建工藝美術師證書的兒子張培欽,他今年24歲,有兒子陪伴也算有些依托。”

        面對著嶄新的儀門上的石雕,張耀財深情地告訴記者,作為五峰的藝匠,修復好古建築,就是最好的獎賞。他們是來自福建崇武古城西北角,被譽為“中國石雕第一村”的革命老區南派石雕藝術的發祥地——五峰村。江西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塔頂是鮮艷的八一軍旗和步槍,除正面外的塔身三面雕有“宣布起義”、“攻打敵營”和“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這些精致的雕塑,正出自五峰村的能工巧匠之手。

        據介紹,石雕技藝在五峰村已有數百年歷史,巧奪天工的石雕工藝品蜚聲海內外。村裡蘊含豐富的巖石資源,包括著名荒料石“峰白”,為石雕技藝發展提供保障。巧妙的工藝吸引了眾多客戶,五峰村多次承擔大型重要石雕作品的雕刻。其中較著名的作品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碑雕、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十根大石柱、井岡山紀念碑等。五峰村人大力發展石雕出口,產品暢銷台灣以及日本、東南亞等地,而且越來越受到歐洲及美國人青睐。

        張耀財表示,番禺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段時間領略到不少,這回就要離開番禺了,還真有些不捨,真心希望五峰和番禺因石雕結緣,成為很好的朋友。


       (來源:番禺日報  作者王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