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規格堪比曹操墓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規格堪比曹操墓

日期:2016/12/14 11:42: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曹魏歷時46年,推行“不封不樹”的薄葬理念,目前國內發掘的曹魏時期墓葬,除了安陽曹操墓、洛陽曹休墓,以及洛陽曹魏正始八年墓,並不多見。由於曹魏墓葬在中國整體墓葬制度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次曹魏墓葬的發掘都更顯得意義重大。

經過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伊濱區萬安山腳下發現一座曹魏時期墓葬,其規格高於曹休墓,堪比曹操墓。

這座墓葬內出土了哪些重要遺物?它的主人又是哪位神秘“大咖”?

1發現萬安山腳下發現一座古墓,上無封土規格高

青山巍巍,草木掩映,在入冬時節的伊濱區萬安山腳下,一座大型墓葬正在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年多,隨著考古人員一步步地深入,關於墓葬的種種疑團也逐漸被解開。

墓葬選址極為考究,臨近洛南東漢帝陵的控制地帶,北面為漢魏洛陽城阊阖門中軸線稍偏東,西側為曹魏時期祭天的圜丘。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介紹,這座墓的發掘工作始於2015年7月。由於當時墓葬存在被盜掘的風險,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始對這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與此同時,為弄清周圍的整體情況,考古人員還對墓葬周邊進行了考古調查和勘探。目前鑽探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墓葬發掘工作也接近尾聲。

日前,《洛陽晚報》記者隨考古人員到該墓葬實地探訪。記者沿著寬約9米,長約35米,呈18°斜坡形墓道一直向下走進墓室,深感此墓葬規模之大。負責現場發掘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工作人員王鹹秋介紹,墓葬修建得十分規整,整體呈東西布局,歷經多次盜掘,墓葬結構已經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整座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後室四部分組成,墓葬土圹東西全長約52米,墓口距墓底深約12米。前室南北寬4.8米,東西長4.4米;後室接近方形,邊長約3.6米。

2010年,王鹹秋曾參與曹休墓的發掘工作。在他看來,這座墓與曹休墓有著許多類似的特點,如無封土、無陵園建築,這些特征都意味著墓葬年代可能較為接近,只是這座墓修建得更為規整考究。

2探訪發現三個盜洞,前室有壁畫,後室遺物多

沿墓道進入墓室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墓室略顯雜亂,墓室內的許多地磚已蕩然無存。王鹹秋說,雖然墓主人尊崇“不封不樹”的曹魏薄葬理念,已非常低調,但還是沒能避免盜墓賊的滋擾。在發掘過程中,他們發現三個盜洞,其中宋朝和明清時期的盜洞都打到了墓室之中。

盜墓行為造成了隨葬品的大量遺失,墓磚也大量被盜,墓室的結構遭受破壞。我們注意到,前室、後室都是拱券頂,呈圓弧狀。遺憾的是,前室的頂部大部分坍塌,後室頂部已經完全坍塌。王鹹秋推斷,盜墓破壞了墓室結構,從而導致了坍塌。

雖然被盜嚴重,從目前墓室的情況及出土文物來看,這座墓的規格不低。

首先是前室磚壁上依稀留有壁畫的痕跡,仔細辨認,會發現有祥雲、宴飲等圖案。

其次,墓葬出土文物數量雖有限,但其中不乏許多有分量的文物,共出土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400余件。

3價值陪葬品配的“標簽”,史料價值非常高

在這麼多的出土文物中,一塊塊散落在墓室中的小石牌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我們在現場也看到,整個墓室內有許多小石牌,每塊石牌上都有文字,刻著諸如“釜一”“炊帚一”等字樣。

石牌為平首斜肩六邊形,長約8.3厘米,上部有一圓形穿孔,一面有隸書陰刻的文字。讓考古人員驚喜的是,這樣的書寫內容、格式和曹操墓所出土石質器物銘牌相似,共有約180件,不過,同一時期的曹休墓中沒有出土類似的遺物。

王鹹秋介紹,這些石牌類似於遣策或物疏。“其實就是隨葬品的清單,每件(套)隨葬品都會配有一個‘標簽’,以往在考古工作中發現的遣策多為木質,石質遣策以前也僅見於曹操墓。”王鹹秋說,比如“釜一”就是指陪葬品中有一件釜,這是古代的一種煮食器。

通過石牌可以看出,隨葬品既有珍貴的珠寶、玉器、絲綢,也有再平常不過的大豆、小麥、粳米,這種陪葬方式也是古人“侍死如侍生”的表現。

“石牌上記錄的物品種類繁多,大致有絲織類、陳設類、梳妝類、禮制類等,通過它們我們不僅可以較為詳盡地了解曹魏時期的墓葬制度,還能窺探當時的風土人情、社會發展水平等,它們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史家珍說。

另外,還有一件文物十分引人注意。它的名字叫琥珀騎羊人,高約5厘米,通體棕紅,表面泛著油潤的光澤。小人眉目清晰,神態安詳,胯下所騎之羊栩栩如生。

4墓主人初步推測是魏明帝曹叡的皇後郭氏

墓葬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困擾著考古工作者們的最大謎團就是這座大墓的主人是誰?考古人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推斷——

一是從規格來看。王鹹秋表示,從整體尺寸上來說,這座墓與曹休墓基本相當,遠大於正始八年墓。在修建的精細程度上比曹休墓要好。

“在這座墓裡,墓道兩側的台階都被進行了特別處理,更加光滑平整。”王鹹秋說,“墓葬的整體布局也更為規整。”曹休是曹操的族子,官至大司馬,而這座墓的級別至少與之相當,甚至更高。

二是從朝向來看。之前發現的曹休墓等曹氏宗族墓,墓道朝東,這座大墓的墓道卻是朝西。考古工作者還對墓葬周邊進行了大規模考古調查和勘探,發現墓葬周邊沒有陵園建築遺跡。在墓葬不遠處,有一座形制規模更大的墓葬,也是東西朝向,但墓道朝東,沒有封土,周圍也沒有陵園建築遺跡。這又意味著什麼?

三是從出土文物看。該墓出土的石牌顯示,墓主人隨葬有相當數量的梳妝類器物,這是否意味著墓主人是一名女性?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主任嚴輝表示,曹魏歷時46年,推行“不封不樹”的薄葬理念,目前國內發掘的曹魏時期墓葬,除了安陽曹操墓、洛陽曹休墓,以及洛陽曹魏正始八年墓,並不多見。由於曹魏墓葬在中國整體墓葬制度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每一次曹魏墓葬的發掘都更顯得意義重大。因此這座貴族墓的發現,為研究曹魏時期墓葬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增添了有力證據。

史家珍也表示,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遺物,並結合文獻,目前可初步推測其為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曹操之孫)的皇後郭氏之墓。當然,這也只是初步推測,如果沒有曹休墓那種印章的鐵證,還很難下定論。下一步,文物工作者將對該墓出土的各種文物進行修復,希望會有更多新的發現。《洛陽晚報》也將持續關注,並在第一時間向廣大讀者發布。

相關鏈接

郭氏何許人也?史家珍介紹,皇後郭氏為西平郡(今青海湟源、樂都間的湟水流域)人,家族世代是河西大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西平郡發生叛亂,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平定叛亂,太守臨走時把郭氏帶入皇宮,成為皇子曹叡的妾室。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八歲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為皇太後,由司馬懿和曹爽輔政。曹芳被廢後,郭氏先後成為曹髦、曹奂兩朝皇太後。景元四年十二月(公元264年),郭氏去世,谥號明元皇後。郭氏在魏末政壇很有影響力,朝政大事都要先咨詢她之後再執行。

作者:潘立閣 李燕鋒 張曉理

原標題:曹魏大墓“亮相”洛陽萬安山腳規格堪比曹操墓來源:洛陽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