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南宋古城牆
日期:2016/12/15 1:21:4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長沙萬達廣場項目工地發掘出土了120米長的古城牆,其年代始於南宋初期,歷經元、明、清,至民國時期,見證了長沙城址與湘江岸線的千年變遷,其中有20多米保存狀態比較好。不少專家指出,古城牆的價值“堪比馬王堆漢墓”。
“該考古遺址保護問題的核心是新發現的古城牆。古城牆面世後,長沙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多次與文物部門和萬達項目建設方溝通協商,制訂保護方案。”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熊建華說。 熊建華表示,應長沙市文物局的請求,2月23日下午,省文物局邀請考古、水利、建築、規劃、地質與工程結構等方面的專家,對這段古城牆概念性保護方案進行了評審,提出了兩種保護方法: 第一種,“原址復原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即先將古城牆分段挪動,再將有典型意義的部分按原標高、原地點搬回原址保護展示,其他部分異地保護展示。 第二種,“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即原址保留一定長度的有典型意義的牆體,采用地下連續牆進行圍合封閉保護,其他部分異地保護展示。 通過對兩個保護方法優劣的比較,專家們認為兩個方案技術上都可行,但從保持古城牆真實性的目的出發,同意按第二種方案進行工程設計,即原址保留一定長度具有典型意義的牆體,采用地下連續牆進行圍合封閉保護,其他部分異地遷移保護,“原址保護的古城牆長度將在20米以上”。
安全防護
汛期到來前解決防汛問題,地連牆對拉鎖方式防塌陷 按往年汛期時間推算,今年湘江汛期將在4月1日到來。目前,這個時間節點越來越近,古城牆遺址保護在設計與施工當中,有哪些是當前必須要解決或者注意的? 熊建華透露說,對於湘江防洪、地質塌陷等即將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不少專家已經提出了預警和建議。“專家提出,城牆保護必須要與汛期賽跑,必須趕在汛期到來前,采取如基坑支護加高等技術手段,解決管湧等防汛問題。” 防洪的問題可以說有辦法解決了,不過,新問題又來了。照此方案實施後,保護下來的城牆會形成一個孤島,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城牆的長期安全性? 熊建華說,針對這個問題,專家們經過研究、勘探、論證後,建議通過地連牆、對拉鎖的辦法保持施工開挖中的定性,確保長期保護展示萬無一失。同時,他們也會對城牆邊的地質結構進行必要的勘探設計,確保城牆的長期安全。
免費參觀
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說:“在汛期到來之前,我們會在這段城牆周圍修建圍牆,以防止湘江汛期管湧問題。接下來,我們還將對該段城牆采取防腐、防霉等一系列保護措施,
圍牆上再架設玻璃罩。在玻璃罩的上方,仍可進行萬達廣場相關設施的設計和施工。將來,古城牆保護展示完成後,對公眾免費開放,大家可以站在參觀區域透過玻璃罩清楚地看見千年前的長沙古城牆遺址,了解古長沙的城市格局和地貌變化。” 被列入異地遷移保護范圍的100米古城牆,專家透露,將采取國際上通行的“整體切割轉移再組合”的保護方式。“並不是把城牆的磚一塊塊拆下來,再異地重新組合。而是采取國際先進的整體切割技術,連著古城牆下面的泥巴、周邊關聯的遺跡整體轉移。”熊建華說。據介紹,遷移保護的100米古城牆遷移地點,可能是在相關的博物館或附近的歷史文化街區。
全部保留的可能性不大,具體保留多少,要根據以後的施工方案來確定。
——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
本報長沙訊 這是一次極具意義的會議。昨天,針對長沙潮宗街古城牆保護方案,來自文保、水利、結構、力學、建築等領域的專家與文物部門的領導一起會商、討論,與會人員結論一致:古城牆應該原址保護。
據介紹,這次會商會召開之前,省文物局已委托專業機構制定了潮宗街古城牆的保護方案。“方案制定的基礎,來自國家文物局的建議,以及長沙市政府根據建議向省文物局的來函。”昨天,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月15日,該局會同長沙市文物局派人前往國家文物局征求意見,後者建議對古城牆實施原址保護。
在此之後,長沙市政府向省文物局發函提出,潮宗街古城牆可實施原址保護,但考慮到防洪安全等因素,是否應對古城牆先行遷移以進行其周邊的防洪工程尚需考慮。
省文物局隨後根據上述意見制定保護方案。昨天,在經歷數日的緊張工作後,潮宗街古城牆保護方案初步形成。為進一步確保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省文物局特別召開專題會商會,向各領域的專家征求意見。
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劉叔華受邀參加了此次會商會。他說,針對省文物局向會議提交的保護方案,與會者主要關注的焦 點在於原址保護的具體方式,“出於防洪的考慮,方案裡提出的一個意見是,先將古城牆遷移,隨後進行基坑周邊防汛工程施工後,再將古城牆按照原來的標高遷回保護;另外一個意見,是保持古城牆不動,通過科技手段完成其周邊的防汛工程。”
劉叔華告訴記者,對於上述兩種意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作為長沙發現的最為古老的城牆,潮宗街古城牆並非一般的不可移動文物,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該對其實施原址保護,一旦改變其位置,城牆的價值將大打折扣。“至於大家擔心的如何防洪,以保證古城牆安全,與會的力學、結構以及水利專家都認為,這在技術上能夠解決。”劉叔華說,在會議現場,有些專家就提出可采取在地下修築混凝土連續牆,同時加固湘江護堤等方式,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會商會的結論,省文物局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確定古城牆將原址保護。不過,古城牆長達120余米,是否能夠全部保留在原址?這位負責人說,“全部保留的可能性不大,具體保留多少,要根據以後的施工方案來確定。”對此,劉叔華也表示認同。
關注此事的市民表示,古城牆的原址保護是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各界和開發商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將給長沙未來留下一道歷史的風景線。
記者徐海瑞
[保護古城牆,與時間賽跑]
2011年11月
長沙開福區萬達廣場工地例行考古勘測,工作人員發現古城牆,根據隨後出土的器物及牆磚特征判斷,城牆跨越宋元明清等朝代。
2011年11月29日
長沙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澤珲主持召開協調會,明確文管部門要全力以赴,由市文物局局長曹凜牽頭,萬達公司方面明確專人,並現場指揮等。
2011年12月7日
長沙市主管副市長主持召開會議,急催文物部門工作進度,專題研究古城牆保護事宜。此後,長沙市文物局先後組織了兩次專家論證,論證古城牆的價值和保護方案,並上報;
2012年1月8日
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長沙召開,長沙市考古研究所有關負責人首次披露潮宗街古城牆有關情況。第二天,本報對古城牆考古發掘強力關注,使潮宗街古城牆成為市民關注的焦 點。
1月-2月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柳肅、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劉叔華等相繼發布微博,呼吁原址保護古城牆,並在網上引起廣泛認同。
2月
長沙市天心閣管理處湯蕾等民間人士,在微博上發起參與“征集手臂保護古城牆”等活動,使潮宗街古城牆保護成為全國性話題。
2月7日
長沙市政府第三次召開專題會議,同時邀請了有關文物、建築、規劃、水文、地質、巖土等方面專家7人,請專家們對保護方案進行研討論證,並形成意見。
2月9日
長沙市政府綜合專家論證意見,發函省文物局,就保護方案征求意見。省文物局召開專家論證會,並回函。2月12日,市政府再次召開專題和專家論證會議。
2月12日
張劍飛、曹凜和汪涵、柳肅等人一起來到發掘現場,考察古城牆及其周邊環境,各方面代表之後召開座談會,交流目前市委和政府在古城牆保護方面的工作和進展。
2月15日
本報獨家披露潮宗街古城牆3套保護方案,並征求市民意見,引發強烈反響。同日,省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飛赴北京,針對古城牆的保護征求國家文物局意見,後者建議原址保護。
2月22日
在國家文物局、長沙市政府意見的基礎上,省文物局組織起草的保護方案提交專家討論,一致認為古城牆應原址保護。至此,長沙潮宗街古城牆確定原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