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城門遺址廣場被挪建商業住宅遭質疑
日期:2016/12/16 18:35:41   編輯:古代建築點擊浏覽更多最新圖片
帝都國際城銷售中心正處在定鼎門街上,阻隔了定鼎門街與定鼎門遺址展示區的直線聯系。
帝都國際城項目位置示意圖
□本報記者李傳金文圖
城市開發與文物保護的對峙,除了引發政策、法律間的爭論與糾結,更關乎城市文明程度和民心所向。
“隋唐定鼎門遺址廣場被作為商業住宅用地開發了。”連日來,這一消息在大河網“洛陽城事”板塊中被迅速傳播,跟帖灌水者達3000多人次,成為這一板塊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查看原帖
隋唐定鼎門遺址位於洛南新區隋唐城遺址公園東南角,規劃中的定鼎門遺址廣場位於遺址前南北走向的龍門大道與東西走向的古城路交叉處,規模為324畝,而現在該地塊的絕大部分正被洛陽帝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華)開發為高層住宅。
史料記載,隋唐定鼎門啟用於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正月,該城門相繼被唐、後梁、後唐、後周和北宋定為城郭正門時間長達530年。隋唐洛陽城定鼎門成為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
“定鼎門見證了洛陽最輝煌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濃縮。”網友大纛獵獵如此評價。這也正是定鼎門遺址廣場被“挪用”,引發洛陽網友強烈關注的原因。
縮水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國家啟動了大遺址保護工程,洛陽擁有全國都城遺址中最鼎盛的古代遺址,正在竭力把隋唐洛陽城建成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大遺址展示園區。
為此,洛陽市於1994年啟動了第三期《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年),在新區71.3平方公裡的總體規劃中,其中隋唐城遺址保護區就達22.1平方公裡。這一規劃在2002年得到國務院批准。
作為洛陽隋唐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定鼎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經展開。
7月11日,記者來到洛南新區位於洛陽龍門大道以西、古城路以北的定鼎門遺址展示區,施工人員正在冒著酷暑施工。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已經做了一年多的基礎性工作,明年下半年將會建成定鼎門。圍牆上懸掛的一幅定鼎門示意圖頗為醒目,看上去宏偉莊重,古色古香。
據介紹,這裡正是隋唐定鼎門的原址,保護展示工程就在原址上重建。歷史上,定鼎門正對著定鼎門街,沿著這條街一直往南可以到龍門石窟。
現在,這條定鼎門街已經無法恢復歷史原狀直達將要復建的定鼎門了,原因是帝華開發的“帝都國際城”六七幢高樓正在拔地而起,阻隔了兩者。
現在,這一占地達324畝的住宅開發項目,正是網友關注的焦點。據介紹,定鼎門遺址廣場的用地,已納入到2002年國務院審批過的22.1平方公裡的隋唐城遺址公園規劃。記者在洛陽市城市規劃局辦公室,看到一張規劃圖上清晰地標示這一地塊是綠色的“遺址公園”四字。
那麼,“遺址公園”保護用地如何變更為商業用地的呢?土地使用性質的變更符合法定程序嗎?這將對定鼎門遺址保護帶來怎樣的影響?網友和市民圍繞著這些問題,對當地相關方面一一發出了诘問。
開發這塊“遺址公園”用地的帝華,又頗為高調,其“新區建築標高,(地處)古洛陽定鼎門中軸線”的帝都國際城的推介宣傳,又讓不少人猜測帝華這一項目背後的故事。
據洛陽當地媒體的公開報道,帝華是帝華企業集團在洛陽設立的項目公司,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帝華企業集團創立於1989年,注冊資金6.7億元,是一家從事鋼鐵生產、貿易與房地產開發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覆蓋冀、豫、晉、蘇四省六市。其地產項目開發在河南涉及鄭州、鞏義、商丘、洛陽等地,投資額度在40億元以上。
帝華副總經理張鐵建告訴記者,他們是2006年通過招標的方式拿下這塊用地的,324畝的規模,在洛南新區屬於最大的商業住宅開發了。他們拿下這塊地之後,才知道原來是“遺址公園”用地。
張鐵建隨後給記者拿出了建設部發給洛陽市政府的《關於壓縮定鼎門遺址用地的函》(建函(2006)142號),函文對這塊“遺址公園”用地性質變更給予同意的答復。
對此,洛南新區開發辦公室規劃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給予的解釋是,2004年建設部發布了《關於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設中脫離實際的寬馬路、大廣場建設的通知》(建規(2004)29號),提出了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廣場面積不得超過3公頃的要求,而規劃中的“遺址公園”用地面積過大,借此,在保留3公頃定鼎門遺址廣場用地的情況下,他們把這一地塊的用地性質給予了調整。
洛陽市相關部門在網上曾經多次以LY-IC為名,針對網絡輿情給予答復。這次,以LYIC為名答復網友的《對於帝都國際城項目與定鼎門遺址情況說明》(以下簡稱《說明》)中,記者看到了相應的表述。這位工作人員同樣把這一《說明》出示給記者。
記者在《說明》中看到:“經市政府同意,報建設部批准,保留了3公頃的廣場用地,其余的20.5公頃調整為商業、服務業用地和居住用地。”
對此解釋,市民並不認可。網友西苑煙柳認為:“LYIC故意混淆了大遺址保護區與城市廣場的概念。”而這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當初這塊地的規劃用途就是定鼎門遺址廣場用地。
那麼,已通過2002年國務院審批的《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年)方案,建設部門一個通知就能夠修改嗎?這位工作人員的解釋是:“國務院審批的是一個大的規劃方案,只控制用地指標,至於每一塊地的用途,不會管理那麼細……作為定鼎門遺址廣場用地,超標會遭到查處的。”
河南省建設廳規劃處一位人士對此表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洛陽地方城市總體規劃經國務院審批之後,具有法律效力,是不允許變更土地性質的。而一個部門的通知雖然屬於政策范疇,但是不具備強制力。如果涉及土地性質的變更,只有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才行。而現在,只有建設部的批文,嚴格意義上說,程序是違法的。
博弈
對於定鼎門遺址廣場用地性質的變更,洛南新區上述工作人員還給出的一個理由是,定鼎門遺址原本在這一廣場上進行異地重建,後來,文物管理部門給出意見,認為可以在原址上重建,他們才做出了調整。
這一說法,記者在洛陽市文物管理局並沒有得到證實。辦公室李主任僅推辭說,他不了解具體業務。
那麼,保留3公頃的廣場用地,如何才能保證定鼎門遺址展示的效果?定鼎門街無法與定鼎門遺址展示區暢通,重建的成效會不會大打折扣?
針對網友的這一質疑,LYIC給出的答復是,“(這一廣場)呈現南狹北寬T形布局,與定鼎門街貫通,保證了定鼎門街與北側定鼎門遺址展示區的視覺通暢”。
為此,規劃部門還將“考慮對定鼎門遺址保護要求,對該地塊的開發強度、建築高度、建築風格等進行嚴格控制,保證項目開發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協調統一,與周邊建築景觀風貌的協調”。
對於規劃部門的答復,一網友顯然並不以為然。他認為:“帝都國際城的高層建築與定鼎門遺址展示區強烈不協調,破壞國家大遺址周邊環境,同時,帝都國際城割裂了定鼎門街與定鼎門遺址展示區,破壞了定鼎門街與定鼎門遺址的完整性。”
對此,帝華副總經理張鐵建表示:“一塊地裡不可能做到(建築風格)古今融合。”他認為,如果這一地塊與隋唐城遺址公園相連的話,他們肯定全部做成仿古建築,現在古城路把這一地塊分割開來了,他們在3公頃地上,已經規劃了商業步行街,走定鼎門街可以步行穿越帝都國際城,到達定鼎門遺址展示區,而且步行街兩側全部是仿古建築,與定鼎門遺址展示區風格一致。
“這事實上,就把定鼎門街與定鼎門遺址展示區貫通了起來。”張鐵建表示。
張還坦陳,洛南新區規劃部門與他們關於建築高度的問題進行過多次交涉。不過,他仍然認為,現代建築與古典風格並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記者由南往北沿定鼎門街步行,發現到了東西走向的宜人路交叉處,正是帝都國際城的銷售中心,要想到達定鼎門遺址展示區,顯然要繞行。網友滿眼認為:“對於一個隋唐洛陽城的南門來說,最佳的觀賞路徑就是從南向北走定鼎門街。”
洛陽市城市規劃局一位人士表示,洛南新區總體規劃從1994年就開始了規劃審批工作,直到2002年才審批下來,原因是新區開發的土地稀缺,不得不通過置換的方式補充用地規劃指標。這其中就有審批部門擔心隋唐城遺址公園用地可能會被違法占用的考量。
事實上,2006年,就有媒體報道了一家高爾夫球場、一所高校涉嫌違法占用隋唐城遺址的報道。現在,在通往洛南新區的王城大道一側,高爾夫球練習場的牌子仍然懸掛著。
相關新聞:洛陽隋唐遺址被高爾夫球場侵蝕
眼下,定鼎門遺址保護所遭遇的坎坷命運,也許還是幸運的。當地一位長期關注隋唐城遺址公園建設的人士無奈地告訴記者。
記者手記
熱議背後的覺醒
定鼎門遺址廣場大幅縮小及重建位置的變遷,引發洛陽網民的廣泛熱議,背後是洛陽市民文物保護意識的覺醒。
洛陽作為中國歷史上建都最多的城市之一,其豐厚的文物遺存,成為這座千年帝都最為鮮亮的文化符號,也塑造了這座文化城市沉雄內斂的性格。到洛陽、了解洛陽、深入體察洛陽,讓人深深地感受到這種深厚的文化氣息。
也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這片積澱厚實的歷史文化土壤,熏陶和培育了洛陽人對文物保護的敏銳嗅覺,因為洛陽人知道這是洛陽之所以成為洛陽的城市靈魂所在。
當然,文化自覺的培育絕不僅是熏陶的結果,洛陽市民素質的提高,文物保護教育的普及以及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等,都為洛陽市民提升文物保護意識增添了注腳,而網絡成為有效的釋放渠道。
內生性的文物保護意識覺醒,還有現實文物保護不力產生的“反向激勵”,使作為洛南新區最為矚目的文化坐標——隋唐城遺址公園,在得到國務院審批之後,仍然引發種種保護之爭。前年有媒體報道,隋唐城遺址公園被高爾夫球場和洛陽一所院校等占用的現象,讓洛陽人痛惜不已。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眼下,洛陽市成為全國十所城市建設用地動態監測目標之一,顯見,在濃郁的商業氣息彌漫之下,城市開發的急功近利所引發的人們的擔心並非多余。
此刻,洛陽網民對定鼎門遺址的關注,可以看作另一層意義上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