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元朝成吉思汗園陵

元朝成吉思汗園陵

日期:2016/12/15 1:05: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蒙古貴族以其強悍的軍事力量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元朝,結束了元以前的分裂混戰局面,疆域空前遼闊。但是他們的社會生產方式還留有蒙古游牧部族的特征。

    反映在葬制習俗上,古貴族實行秘密潛埋習俗。據史料記載,貴族死後不起墳,埋葬之後"以馬揉之使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當著母駱駝的面,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派千騎士兵守護。到來年的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時,就拉著那只倒霉的母駱駝引路,但見母駱駝悲嗚之處,就算是墓地了。由於墓地上無任何標志,也就從此無法辨認靈柩真正所在地點了。

    相傳,成吉思汗在率兵遠征西夏時死於甘肅清水縣。他臨終前命令秘不發表,以免渙散軍心。諸將於是把他的靈柩運回蒙古安葬,為了不使外界知道他的死訊,諸將在長途中"遇人盡殺之"。

    那麼成吉思汗的靈柩到底埋葬在何處呢?史書眾說紛纭,至今也沒有下落。

    成吉思汗的陵園坐落在內蒙內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面的敖包上。從這裡放眼四望,碧草如茵,繁花似錦,充滿詩情畫意,是一派草原特有的瑰麗景色。陵墓呈蒙古包式的大殿,雍容大方,巍峨聳立,分外壯觀。

    成吉思汗陵園,號稱"八白室"。八白室顧名思義是由八間白色的建築構成的,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有正殿、東殿、西殿、後殿等主要建築,並以殿廊將各殿連接。正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中心,最為壯觀。殿前有二根穿雲旗桿,旗桿中間安放著一尊塔形香爐,上面綴滿銅鈴,輕風吹過,鈴聲清脆悅耳,余音袅袅,飄散四方。殿堂坐落在花斑絢麗的花崗巖石基座上,四周圍有雕刻精細的玉石欄桿。殿頂呈蒙古包式的穹廬狀,上面用藍、黃兩色琉璃瓦砌出渾厚典雅的雲勾浪紋,八角飛檐下懸掛著"成吉思汗陵"五個蒙汗文金色大字豎匾。殿堂內,成吉思汗巨幅畫像懸掛正中央。他銀須飄胸,目光灼灼,充分顯示出當年的英武姿態。畫像兩側豎立著銀戈紅纓長矛,前面是紫檀色的供桌,上面放著相傳是成吉思汗使用過的馬刀。殿堂四壁雕飾著山水草畜,令人神往,地面鋪著紫紅色的地毯,使殿內氣氛格外莊嚴肅穆。

    成吉思汗死於征戰西夏靈州的軍中,可是靈柩為什麼安放在鄂爾多斯草原上呢?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蒙古軍西征,路過鄂爾多斯草原的時候,見這裡碧草茵茵,一望無際,潔白的羊群象天邊的雲朵,在草原深處漂浮,不時鳥鳴鹿奔。成吉思汗坐在馬背上,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贊美說:這裡是衰亡之朝夏興之方,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長之所,白發老翁安息之鄉。我看這裡很美,死後就把我葬在這裡吧!說完將手中的馬鞭投向草地。成吉思汗死後,靈柩運到傳說中被成吉思汗所贊美過的伊金霍洛旗,隆重安葬。諸宗室王公接到訃告,立即從橫跨歐亞大陸的各個占領地飛速趕來奔喪。安葬時,葬地搭起巨大的帳篷。帳內放著一木座,成吉思汗的遺體放在木座上,木座前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放置著各種祭品。祭品豐盛而別致,有肥美的整羊,甘甜的鮮奶,還將牝馬和牡馬各一匹栓在帳內。這種祭奠儀式是蒙古族人的習俗。

    蒙古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在蒙古統一歷史上有卓越貢獻的大汗,每年都要舉行幾次隆重的祭祀活動。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農歷三月十七日舉行的"蘇魯錠"活動。"蘇魯錠"蒙語為"長矛",象征著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赫赫武功。相傳,有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戰斗中被擊敗,當時他跪下給神靈叩頭求援。這是天上飛來一桿又黑又大的蘇魯錠。他高興萬分正欲伸手去接,可是蘇魯錠卻停在半空中,他連忙給神靈許願,要用一千只綿羊祭奠,蘇魯錠才落下來。以後蒙古人民一直保持了祭奠"蘇魯錠"的風俗。每年農歷三月十七日,蒙古人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祭奠在悠揚的蒙古古典樂曲中開始,先向成吉思汗陵敬酒三巡,高聲朗誦贊美成吉思汗的《出征歌》、《蘇魯錠歌》等,然後由主祭人率領大家進入正殿,跪在地毯上,向成吉思汗遺像舉行參拜禮。

    現在,中國政府已經新建了成吉思汗陵,成為蒙漢人民團結的象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