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為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建言獻策

為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建言獻策

日期:2016/12/14 11:27: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最近,陽西縣政協副主席江基建帶領縣政協文史委部分委員,先後到織大洲村、上洋雙魚古城、塘口古堡等古村落、古建築進行調研視察,並組織召開了由政協委員和縣住建、國土、文化、環保、農業等部門領導以及相關專業人員參加的座談會,就全縣古村落、古建築的保護與利用發展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
    據調研了解,陽西現存有較多的古村落、古民居,這些古村落、古民居分布在全縣各鎮,建築古樸精美,設計獨特精巧,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極為珍貴的物質和文化遺產。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有織大洲村、七賢書院、上洋雙魚古城、上洋大屋、塘口古堡、回隆寺、岑村司馬第等。其中織大洲村和七賢書院於2008年分別被認定為“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座談中,委員們對目前古村落、古建築的現狀表示擔憂。由於古村中大部分的古建築都屬於居民所有,居民保護意識不高,部分古建築破壞嚴重。一方面,由於眾多古建築屬土木結構,年代久遠,缺乏維修,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破壞嚴重,部分古建築因長年無人居住而顯破敗的現象;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存在村民拆舊建新的現象,諸多古建築越來越多地受到現代化的沖擊與破壞。
   結合推進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委員們就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古村落、古建築提出了三方面建議: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加快編制完善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規劃。要在全面完成古村落、古建築資源普查工作的基礎上,加快編制和實施《陽西縣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園區開發規劃、新農村“古村唱畫”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進行無縫對接,切實做到保護和發展相結合、整體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二是堅持政府主導,落實有關部門單位的責任。要進一步明確規劃、建設、文化、旅游、國土、農業等部門和相關鎮、村在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方面的職責,特別是要明確牽頭部門,形成職責明確、條塊結合、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對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的組織實施和日常監督指導,把保護利用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激發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的動力活力。要多元籌措資金,特別是要在安排文物保護、旅游開發、村莊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等專項資金中,更多地向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利用項目傾斜。要創新機制,發揮好市場主體作用,制訂激勵政策和實施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古村落、古建築的保護利用。馮定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