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多處老建築變嫩 文保單位應保持原貌
日期:2016/12/14 11:06: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最近,多位讀者向本網反映,山東煙台市區北大街、海關街等多處老建築仿佛“煥發了青春”一般,年輕了好多歲——被刷上了新漆,有的甚至貼上新瓷磚,原有風貌很難辨別。記者進行了調查,發現此言非虛。煙台市文廣新局文物科明確表態:此舉不妥。 老建築刷新漆,更是讓人感覺不舒服。“這些老建築基本上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很多都是不可移動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句俗話叫老黃瓜刷綠漆,裝嫩。”一位讀者對此很有看法。 北大街:文物店被刷漆,主人竟然莫名其妙 “你看看外牆被刷成什麼樣了?”在位於北大街72號的煙台市文物店,市民孫先生指著牆壁對記者說,這裡的牆壁外觀新、舊對比明顯,尤其是紅漆格外醒目。 據孫先生介紹,這裡的外牆原來是水刷石本色,牆基是青色基石。“這次,不知道是什麼人刷了紅漆,不僅改了顏色,而且效果很難看。” 孫先生說,煙台市文物店原本是協增昌綢緞店舊址,煙台市政府2015年4月公布了39處建築、遺址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協增昌綢緞店舊址名列其中,該店始建於1935年,保護范圍北到北大街,東到菜市街,西建築外牆向外5米,南建築外牆向外2米形成的區域。 “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修舊如舊。”孫先生說,“北大街是煙台早期最繁華的商業街,1861年煙台開埠後,定名北大街,它原本是煙台市的城市中心,是商業發源地,有名的字號基本都在這條街上,北有瑞蚨祥綢緞莊,南有鴻記茶莊,還有生生堂藥店,北面就是大廟,堪稱老煙台的縮影。對於北大街的這些老建築,修舊如舊,保留原貌,才是最好的。” 那麼,是誰給此處刷了新漆呢?記者聯系了煙台市文物店的王經理,王經理對此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不是咱們噴的,是誰噴的,咱們也不知道,也沒接到相關通知。這樣一噴漆,就破壞了它的原貌。我現在正在查這個人是誰,等我找一找他問個明白。” 海關街:近代建築被刷漆,有的還貼了瓷磚 海關街上,近代建築比比皆是。記者也曾到此游覽過多次。5月13日,記者再次來到這頗具歷史滄桑感的地方,心裡卻格外的不是滋味,這裡的老建築也有被刷漆的。 “士美洋行舊址”為“登記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但是若非市民王先生指點,記者根本發現不了這塊牌子。“這牌子原本應該是黑色大理石,字應是雕刻上去的,白色,現在由於牆被刷成了土黃色,牌子也一起被刷漆了,所以很難看出來。”市民王先生說,“土黃色雖然與該建築的原有顏色接近,但畢竟不是原色了。” “士美洋行舊址”對面的一處近代建築更是扎眼,牆壁全被刷成了紫紅色,門窗則換成了嶄新的木結構;還有一家新開的本地海鮮飯店,外表看起來是仿古風格,可惜,一對照與之緊挨在一起的一處小洋樓,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王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海關街上多是洋行舊址,以外國建築風格為主,如今這樣一改,面目全非,可惜了。把飽含歷史記憶、凝聚著建築之美的近代建築作踐到這種成都,怎麼就沒人管管?”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巖城商行舊址”的外牆看起來很有歷史感,但是內行的王先生一眼就看出這是新貼的牆磚。“從牆壁的頂部、底部也可以看出原來是土黃色,甚至有些地方發白了,底部原本塗有標語口號,也被蓋掉了。” 王先生說,“現在很多老建築被出租給商家了,商家出於自身經營的考慮,可能會改變原有建築的顏色,使之更靓麗,更顯眼,方便招攬生意。” 讓王先生感到欣慰的是位於順太街14號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煙台東海關稅務司公署舊址現在還沒有遭到什麼損害。“這裡應該有百年歷史了,如今被煙台海關用鐵柵欄圍起來,保護得很不錯。你看,它看起來古色古香,尤其是它屋檐上的小獅子頭尚存,讓我們依舊能看到它往昔的風采。”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