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海曙寶興巷百年老宅掉土渣 房管處水泥糊上牆

海曙寶興巷百年老宅掉土渣 房管處水泥糊上牆

日期:2016/12/15 1:20: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文保專家痛心疾首:水泥是古建築大敵,這些牆面全毀了

江南建築之美,講究的是青磚白瓦,小橋流水。隨著城市化發展,傳統建築越來越罕見,但在寧波的八大歷史街區,還保留了一些。

海曙伏跗室永壽街歷史街區,東起孝聞街,西至文昌街,是明清官宦住宅集中的傳統風貌區,其中一條寶興巷保存得尤為完整,巷子裡還有海曙區文物保護點趙叔孺故居。

然而,昨天有讀者爆料,寶興巷除趙叔孺故居外,其他老房子的外牆大多被水泥糊了,歷史韻味蕩然無存。

昨天,記者前往寶興巷一探究竟。

巷子裡大多數老宅

外牆糊上了丑陋的水泥“補丁”

寶興巷位於永壽街往南大約100米,是條僅一米來寬的小弄。巷子裡本來都是一色的清水牆面,雖然斑駁破舊,但富有傳統韻味,是最能體現寧波明清官宦之家高牆深宅建築特色的街區之一。

昨天上午10點左右,記者來到寶興巷,一到巷口,就發現“抹水泥”的事是真的。

這條百米長的巷子裡,很多民宅的外牆已經被水泥糊過了,其中寶興巷4號的圍牆,全部刷上了水泥。

遠遠看去,整條小巷像打滿了大大小小的補丁,丑陋不堪。

寶興巷4號裡,三位老人正坐在屋檐下,一邊納涼一邊聊天。

一位老奶奶說,這房子已經有100多年了,因為年數久了,外牆有時會掉點土渣,水泥是房管處統一糊的,說是修補牆面,有大半個月了。

海曙房管處:

用水泥糊牆是為了加固牆面

修補傳統建築牆面,為什麼只是簡單地用水泥一糊了之?

昨天,記者聯系上施工方海曙房管處。

該處項目科的一名工作人員承認,水泥的確是他們派人糊的,因為台風季來臨,這些外牆都不太牢固,巷子裡行人又比較多,出於安全考慮,就用水泥加固了一下。

用水泥糊老房子的牆面,不怕破壞建築的完整性嗎?

這名工作人員說,給外牆糊水泥屬於小修,沒有改變房子的主體結構,以後等這個片區整體規劃後,糊上的水泥可以敲掉,讓外牆恢復原來的樣子。

文保專家:

水泥是古建築保護大敵,這是不可逆的破壞

昨天,記者把寶興巷的現狀發到了微博上,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其中包括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松教授,他同時也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術委員會委員

張松說,他對寶興巷這個地方很熟,三四年前曾帶著博士生們來這裡拍過照片,畫過速寫,印象很深,感覺這些老房子很美。

對這次“糊水泥”事件,他表示非常遺憾。

他說,海曙房管處認為外牆糊上了水泥後仍可修復的說法,是錯誤的,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破壞。

來自北京大學考古系文物保護專業的一位教師說,水泥是古建築保護的大敵,就算以後把水泥從磚上敲下來,那表面也完蛋了。

他認為,如果不是磚酥鹼(指由於建築材料的質量問題和環境潮濕等原因,使建築材料中的鹼和鹽類溶出,聚集在牆體的表層和表面,在化學和物理的雙重作用下,牆體逐層酥軟)得厲害,就不必糊水泥,而南方的磚一般不會酥鹼的,即使要修補,糊些石灰砂漿就行了,有利於保留傳統特色。

“我就是在這裡度過的童年,那斑駁的老牆門承載的是無數揮之不去的記憶,水泥糊牆是要把我僅有的一點回憶都抹殺了麼?”昨天,自稱在寶興巷5號長大的網友“甬城冰客”,在記者的微博中留下了這麼一段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