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 低氧艙保護文物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30: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自11月4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公布以來,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家文物局駐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現場專家指導組認為:西漢海昏侯墓墓園遺址保存完好,占地4萬平方米,由園牆、門阙、侯墓和侯夫人2座主墓及7座祔葬墓、多座寢、祠堂和管理人員用房等建築遺跡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系統。這是目前發現的結構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列侯墓園,對於研究西漢列侯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迄今已出土的一萬余件文物,特別是侯墓及其車馬坑出土的9000多件文物,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真實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為更好了解海昏侯墓及其出土文物,記者專門采訪了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先生(見上圖)。
海昏侯墓保存更勝馬王堆
文匯報:您如何看待連續出土的“馬蹄金”以及本月17日發現的2盒金餅?
張仲立:馬蹄金,學界以往也稱“麟趾金”,是財富、地位和祥瑞的象征。14日,從主椁室發掘出來的2個麟趾金,各有一個“上”字,且造型精致、工藝精道,猜測應該是當時朝廷賞賜給海昏侯。尤其是體量相對較小的那個,制造工藝歎為觀止。17日,我們又發掘出一盒馬蹄金和2盒金餅。
當然,麟趾金不是首次在我國考古中有所發現,西安和中山懷王劉秀墓都有過出土,不過此次出土的數量和種類都稱得上是最多的一次。中山懷王劉秀墓出土的馬蹄金上面都鑲有玉。這次在海昏侯墓中,我們暫時沒有看到玉,有兩種可能:一是本身沒鑲玉;二是制作時鑲嵌著玉,墓室坍塌中脫落掉了。如果是後者,相信還可以找到。
為什麼叫麟趾金?麒麟是祥瑞的象征,位居“四靈之首”(麟、龍、鳳、龜)。相傳,西漢太始年間,漢武帝出門春游,回長安後頒布了一道诏書,稱自己登西隴高原曾喜獲白麟,又在渥窪水邊見到天馬,在泰山見到黃金,為表祥瑞,诏鑄一批“麟趾”形狀的金幣,以供漢武帝賞賜諸侯王公等。麟趾金並非流通貨幣,擁有者的范圍不是很大,為墓主人的高貴身份提供了佐證。
文匯報:西漢海昏侯墓與長沙馬王堆漢墓相比,誰的考古價值更高?
張仲立:我不贊成這種比較,它們各有千秋。不過從墓葬的保存情況來看,海昏侯墓葬更勝一籌。就西漢列侯級別的墓園墓葬總體看,海昏侯墓園墓葬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要素最全、布局最清的少有的列侯墓園之一。
最為慶幸的是海昏侯墓尚完整,古今盜墓賊未能得手。馬王堆漢墓中丞相利蒼的墓在唐代就已被盜,其後又經多次盜掘,破壞極為嚴重,棺椁倒塌,大量文物被毀,墓主人的遺骸散亂不堪。
從出土文物數量上來看,馬王堆漢墓共出土3000余件文物,海昏侯墓除主椁室外已出土萬余件文物;從文物珍貴程度上來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屍和大量帛書文獻震驚世界。而海昏侯墓也出土了許多珍貴器物,許多都是第一次發現,如青銅火鍋、鐵罄等。最令人期待的主棺目前尚未打開。
與同時代、同樣等級的列侯墓葬相比,海昏侯墓畢竟特殊得多。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由王而帝,又由帝而王而侯的經歷,無論如何也給了這座侯墓以特有的多種可能性,包括他很可能有著第一代昌邑哀王劉髆留下的寶貴遺產。
其實,在劉賀被廢後,朝廷就明確將其父劉髆的財產斷給了他,從該墓早前出土的10余噸五铢錢來看,繼位的漢宣帝劉詢對劉賀還算是寬懷的,並沒有沒收叔叔的財產,還允許他有那麼多真車馬陪葬。
車馬陪葬由來已久,漢成帝時期,真車馬陪葬浪費社會財富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因此改由車馬明器(即冥器)隨葬。在海昏侯墓車馬坑內,出土的實用高等級安車和轺車5輛,馬匹20匹,大體符合海昏侯的列侯身份。相比其他漢侯墓曾經出土過2輛真車馬、5輛偶車馬,海昏侯墓真車馬數量更多,這從側面說明漢代禮制觀念雖重,卻又會根據皇帝個人喜好的不同有彈性的空間。
同時,真車馬坑內出土了3000余件精美的車馬器,有錯金銀、包金、鎏金等復雜工藝,即使是現代都不一定能夠達到。車馬造型有望根據資料進行修復還原,復制成功後在博物館展出,讓公眾一睹真容。
低氧艙保護是“延時法”
文匯報:對於未來海昏侯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您抱有怎樣的期待?
張仲立:我十分看好海昏侯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但凡有特點的大型墓葬都具備向今人傳遞古人信息的特質,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又必須具有獨特性、完整性和代表性,這些特點海昏侯墓都具備。
在我國,有很多項目都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海昏侯墓能不能很快申遺成功是另一回事。但以紫金城為代表的海昏侯國都和以海昏侯墓為代表的墓葬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大、保存好、內涵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屬於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這點毋庸置疑。而且,從一開始,國家文物局就派出專家組來指導發掘,並強調按照申遺的標准操作。可見國家文物局也認可海昏侯墓的價值,並將申遺工作前置,為文物保護創造了一個前提。相比有的項目在考古發掘後、專為申遺做整改,海昏侯墓的環境保護和遺產的整體性都有了先決的保證。
當然,最終能否申遺成功,不僅要看文化項目本身的意義,還需地方上做好配合工作。比如,環境整治的力度、文物保護的投入等等。這次動用了低氧艙來做實驗室考古,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文物,使其成為重要的文化名片,十分有利於世人瞻仰古代文明。文匯報:利用低氧艙來保護和修復文物在我國尚屬首次,您覺得這樣做有必要嗎?
張仲立:必要而且可行。海昏侯墓主椁室已經坍塌,但棺木的大體位置基本確定,文物仍在棺內。為了提取這些文物,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對棺木進行整體打包,放入低氧艙,如此既為文物的保護多爭取一些時間,又為考古人員細心清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然,戴著氧氣面罩工作,可能不是那麼舒服呵。
按以往的考古經驗,主棺內一般會有衣服、蓋的被子、華麗的絲帛等物。像馬王堆漢墓就出土過保存基本完好、制作精美的絲織品。盡管主椁室坍塌對棺內的文物有所損害,但至少會有一些遺跡保留下來,低氧艙內的環境就能起到隔絕空氣、防止氧化的作用。
另外,墓主人貼身的東西通常都放在棺內,一定會有佩玉等物。比如說,大型玉璧有沒有?非常精美的愛物有沒有?墓主人的金印有沒有?都不好說。還有,棺木之上的外圍裝飾,即使遇水腐爛了,也應該有些蛛絲馬跡。就像馬王堆不是還出土了精美的帛畫嗎?說到底,運用低氧艙是文物保護的一種“延時法”。不管棺內有什麼東西,我們整體打包放入低氧艙,就是多爭取點時間,更好地保護文物,對即將發現的文物做好充分准備,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古人的創造力不遜今人
文匯報:作為專家組副組長,您長期駐扎在現場。在眾多出土文物中,哪些印象特別深刻?
張仲立:其實,出來這麼多文物,每一件都很喜歡。就個人而言,我比較偏好三組東西:首先是2輛偶車馬。這次出土的2輛偶樂車都是通體彩繪,車身上的青銅飾件非常漂亮,俗稱“金塗五末”,紋飾也有不同,尤其是金銀錯部分,異常精美。發掘2輛偶樂車時,我們最先發現錞於,因為它體量很大。隨後,我就戴著眼鏡、趴在架子上仔細找建鼓,終於找到了建鼓的殘片。
最終證實,樂車一輛配有1件錞於和4件青銅铙,一輛配有建鼓,也就是“擊鼓進軍,鳴金收兵”的非戰時演繹。由此可以推測,海昏侯生前出行時,鼓車響起時車隊前行,一旦鳴金則車隊停止。
其次,大型樂器組合也是一大看點。要知道,到了漢代,樂已式微,能有青銅編鐘就算不錯了。而這次一下子出土了2組編鐘和一組編磬,還能演奏出各種復雜的樂章,令人啧啧稱奇。2組編鐘、一組編磬符合周朝以來“王宮懸,諸侯軒懸,卿大夫判懸,士特懸”的樂隊組織及其規定。
此外,磬一般是石磬。磬本身就是石字底,所以以“石”居多。但這次發掘出來的卻是鐵磬,在全國也是首例。讓人想起來兩方面:一是說明古人造物有今人想也想不到的新奇創意;二是在漢代,冶鐵的發展和發達顯然也刺激到精密如磬的制造領域,反映出當時鑄鐵工匠的造詣很高。
樂器組合中,還有大型瑟的出現。這是國內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一面瑟。兩架編鐘、一架編磬,加上琴、瑟、箫、笙和眾多伎樂俑,形象再現了西漢列侯用樂制度和當時的樂器制造工藝。
還有一大看點是蒸餾器。以前,在其他墓葬中,我們也有發現蒸餾器,比如陝西、山東等地,但那些蒸餾器體型很小,被視作煉丹術的產物。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蒸餾器非常完整,體型龐大,蒸餾器內還裝有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果實,從顏色看,和現在的沒有太大變化。這表明蒸餾器與釀造果酒或果實飲料有關。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如果這個蒸餾器的確與白酒制作有關,就把我國的蒸餾酒的歷史提前了1000多年。
我們老祖宗的酒文化非常發達,在統治階層內部,飲酒也很普遍,在很多禮儀、祭奠等活動中體現得尤為鮮明,酒的種類少說也有10多種。如果在2000多年就有果酒,再次說明古人的創造力是驚人的,毫不遜色於當下。
通常,蒸餾酒需經過調味、調香等多次蒸餾工序制作。隨葬品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直接反應,從蒸餾器的出土可以看出,海昏侯對酒的偏好,比如他喜歡什麼水果就加入什麼水果,就像現在我們的白酒不是也分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鳳香等不同香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