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也須創新融合
日期:2016/12/14 11:05: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日前上海雨大風大,嘉定州橋老街上一幢老房子出現漏雨現象,屋主趕緊找人前來維修。誰知剛搭好腳手架,就被幾位“大蓋帽”叫停。原來,這幢老房子雖經歲月洗禮,但它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法華塔附屬保護范圍內,擅自修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好在發現及時,屋主免於行政處罰。如果屋主要繼續修葺,必須向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遞交文物修繕申請,獲批後須由具有文物工程資質的單位進行維修施工。(東方網10月5日) 申城古鎮老街文物遺跡眾多,可謂面廣量大線長,如果單靠專業隊伍進行管理,無法全部覆蓋到位。目前僅嘉定一個區,就有187處掛牌文物建築,除州橋、南翔兩個老街上的文物保護點被格外呵護外,其它明清老宅較為集中的地方,均遭到較為嚴重破壞。如何擔負起文物建築的全面保護,嘉定的做法,一是依托各街鎮文物監督員日常巡查,平時看文物是否有擅自建設施工和安全隱患,是否遭到自然損毀和人為損壞,二是采取文物保護和發展旅游業相輔相成的做法,融文物保護與旅游規劃與一體,通過完善規劃和修繕呼應,一舉二得形成良性循環的保護發展體系。 去年徐匯區對衡復風貌保護區裡700余幢優秀歷史建築,全部掛上正負面清單,為優秀歷史建築加上雙重“保護鎖”,讓市民知道歷史建築裡哪些事可以做,那些事絕對不能做。負面清單裡包括明令禁止包括禁止擅自在優秀歷史建築內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的物品,禁止擅自改動優秀歷史建築的外部立面,內部空間及其裝飾,禁止擅自改變優秀歷史建築的使用性質、內部設計使用功能,違規開展經營性活動等8類行為;正面清單指導意義則包括使用人要維修需要找哪個部門?要轉讓出租,承租人也應該履行哪些義等。‘正負面清單’全部制成牌子,懸掛在保護建築外,標明電話、注意事項,讓居民和路人一目了然,加上地區“網格化”的每天巡查,周末匯報,發現情況及時處置,讓優秀歷史建築多了一項市民自主保護的責任和意識。 文物是先人創造的,它屬於前人,也屬於今人,更屬於後人。文物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可枯竭性的特點,要求我們善待文物、珍惜文物、尊重文物、敬畏文物。上海作為一個“萬國建築群”的國際大都市,眾多的歷史建築,通過和規劃、旅游融合的方式,通過市民自治和社會監督、推出“負面清單”等做法,可以得到有效保護,把歷史建築保護納入法律化管理和市民自治的雙重保護之下。 做好今天的歷史建築保護,就是做好每天的申城文脈傳承。保留修繕好申城彌足珍貴的歷史建築,需要創造性的去制定落實法律法規要求,采取多種方法,借鑒國外成功做法,發揮和動員社會力量和公益性組織,有效的組織歷史建築意義的宣傳和日常的管理服務,提高城市市民的共同意識和保護追求,盡可能多的保留保護好各種歷史建築,做對得起子孫後代的事。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