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現狀調查報告

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現狀調查報告

日期:2016/12/15 1:18:5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殘存城牆大部分為

  明初戴鼎所築

  專家們初步判斷這17段古城牆大部分都修築於640余年前明初時期,而它的建造者,是明代衛指揮使戴鼎。

  史料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年)初,大明皇帝朱元璋出兵討伐四川,一路由征虜前將軍傅有德領步騎從秦隴入川,一路派征西將軍湯和率水師攻重慶。

  當年六月,湯和水師越險穿峽,兵臨城下,大夏王朝四面楚歌,見大勢已去,只好奉表投降。

  公元1371年夏,衛指揮使戴鼎大興土木,壘石築城。出身武夫然頗有心計的戴鼎,笃信道家,講求風水,取的是“九宮八卦”之象,追求陰陽相諧。按照中國風水理論,只有陰陽調和、氣運皆通,才會形成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世界。



定遠門至臨江門殘存城牆。
  由此,重慶古城便有了“九開八閉”十七道城門。

  清乾隆《巴縣志》則這樣記載著:“明洪武初,指揮戴鼎因舊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環江為池,門十七,九開八閉,象九宮八卦。朝天門、東水門、太平門、儲奇門、金紫門、南紀門、通遠門、臨江門、千厮門為九開門。翠微門、金湯門、人和門、鳳凰門、太安門、定遠門、洪崖門、西水門為八閉門。”

  徐曉渝說,明城牆完全是石頭結構,“因舊址砌城”,局部有所擴大。今天人們所見到的重慶古城牆和城門遺址,基本上與清乾隆《巴縣志》的記載相吻合。

  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報道

  你可能天天都從渝中區的臨江門經過,可你知道臨江路你曾經倚坐休憩的堡坎,已經有600多年歷史了嗎?渝中區文管所所長徐曉渝說,這段鮮有人留意的石牆,其實就是重慶母城城牆的一部分。

  與臨江門古城牆身份同時得到確認的,還包括另外16段散落在渝中區堡坎、路基、房基下的古城牆。徐曉渝說,經過近年來的調查、史料對比以及專家論證,至少經歷了640余年風雨歷程的3167.6米重慶母城城牆,留存至今。

  昨天,《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現狀調查報告》公布,17段殘存古城牆的具體位置從老地圖中跳躍而出,一一打破經年的沉寂出現在我們身邊。

  找到17段古城牆



洪崖門至千厮門殘存城牆。
  尋訪古城牆的路,是渝中區“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調查組”的十余位成員,在半年裡沿著兩江用腳步一一探尋出來的。

  徐曉渝說,重慶現存老城牆以明初所築為主,在640余年風雨歷程中,經過戰亂及歷年城市建設,一部分已被完全損毀,另一部分則封存於堡坎、牆基、房屋基礎內。

  “殘存城牆所處的位置往往比較隱秘,讓它們擺脫了人們的注意,正因為這樣,也幫助它們逃過了歷史車輪的碾壓。”徐曉渝說,重慶大大小小的堡坎無數,如何將近現代的堡坎與古城牆區別開來,需要具備良好的古建築專業知識。

  野外踏勘只是探尋工作的一部分,古城牆的身份認證還有著大量的文獻史料、人物訪談作為佐證。同時,尋訪到的古城牆,還通過了市內規劃、文物、建築及美術專家的一致論證。

  文物工作者們的艱辛探尋最終揭開了17段殘存城牆的面紗,它們被逐一記錄在案。

  殘存古城牆傷病滿身

  徐曉渝說,根據史料記載,重慶母城原城牆周長為8860余米。經過逐一測量後,現在人們仍可看到的殘存城牆遺址總長一共有3167.6米,其中約有600米封存在房基或者堡坎內。

  這些古城牆的現狀如何呢?徐曉渝說,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城牆破損情況嚴重,主要為自然風化、微生物侵蝕和城市建設及管理等多種因素造成牆基坍塌、牆體污損或被道路、建築掩埋。





  徐曉渝說,大部分城牆牆基築在沿江一帶的陡崖、懸壁、斜坡處,而城牆質地主要以砂巖砌築的條石為主,長年受氣候影響、酸雨侵蝕,使砂巖表體形成粉砂顆粒,起鼓、剝落,對牆體產生較大影響。

  其次,歷朝歷代城市建設將部分城牆擠壓在牆基、房基、水泥堡坎內。而城市垃圾傾倒、污水沖刷也加劇了城牆損毀。

  同時,在重慶濕熱環境條件下,城牆條石內部的基巖刻槽剖面成為生物活動強烈的場所,尤其是植物樹根及雜草,對牆體產生嚴重影響。

  另外,因為環境潮濕,苔藓類植物附在城牆條石表面生長,對牆體自然風化也起了加速作用。

  可建遺址公園

  渝中區請來了包括規劃、建築、文物、美術等方面的相關專家,對17段殘存的古城牆保護建言獻策。專家們認為,渝中是重慶母城,留存眾多文化遺產,其中“九開八閉”城門城牆是渝中眾多古跡中的傑出代表,是巴渝文化、母城文化的重要載體。





  徐曉渝說,在座談會上,專家們建議,應彰顯“重慶母城”理念,保護古城牆遺址,再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開展保護工作。

  同時,專家們還建議,將城牆遺址整體逐步申報為文保單位,並突出重點進行保護。將保護下來的老城牆作為旅游產品開發,按現有條件,可建設遺址公園、觀景平台、園林小品等。

  此外,城牆遺址的保護還應突出城牆的“險峻”,引入建築學、美學的概念來保護老城牆,讓它們更能充分展示其原始風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