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保護塘棲乾隆御碑 將成古鎮游覽新景點
日期:2016/12/16 18:45:43   編輯:古代建築現在,御碑四周被圍上鐵鏈,聳立於一處民宅後院,周圍雜草叢生。因為露天擺放,經過長時間風吹雨打,御碑盡管字體依舊清晰,但碑面顏色已深淺不一,亟待保護。
余杭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館長戚水根介紹,乾隆御碑保護工程將分三步進行,初步概算投入1500萬元。
今年10月前,對御碑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投入約800萬元拆除御碑周邊不協調的倉庫、樓房;
同時,編制乾隆御碑保護方案;
今年底開始,興建御碑保護亭,對御碑北部的原杭州府水利通判廳遺址內的水牢等遺跡進行整理調查和維修保護,並對整體環境進行園林式綠化,興修御碑前的游船停靠碼頭。
保護後的乾隆御碑將成為塘棲古鎮新景點,力爭在明年6月30日前對外開放。
-新聞鏈接
它是我國現存最大御碑
通高5.4米、寬1.2米的乾隆御碑是目前我國現存最大的御碑,位於塘棲廣濟橋北岸的水北街耶稣堂西側,原杭州府水利通判廳遺址內,屬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據悉,公元1751年,乾隆帝南巡,查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繳納稅賦情況,發現蘇皖兩省積欠額巨,而只有浙江未拖欠。為表彰浙江,乾隆免去了本地丁錢糧30萬兩,並立了這塊碑,“曉谕官民,以示皇恩浩蕩”。
以前,水北街分屬德清、杭縣兩縣管轄,以此碑為界,碑東為杭縣,碑西為德清縣,後來此碑被住戶砌入圍牆中,只露出頂端一截,天長日久,人們便一直將此碑認為是兩縣分界碑。
1985年,塘棲文化站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了這塊御碑,2002年4月,余杭區政府投入20多萬元,拆除了御碑旁部分房屋,御碑得以重見天日。作者:陸文華、錢先峰